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池子     
瀏覽人次:384 收藏人次:0
1.池塘。《水滸傳》第七回:「你且去菜園池子裡洗了來,和你眾人說話。」《儒林外史》第四○回:「竹樹交加,亭臺軒敞,一個極寬的金魚池。池子旁邊,都是硃紅欄杆,夾著一帶走廊。」
2.舊稱劇場的正廳為「池子」。《文明小史》第一八回:「姚文通四下一瞧,池子裡看戲的人,一層一層的都塞的實實足足。」
4.舞池。如:「他輕步滑入池子。」
    
瀏覽人次:55175 收藏人次:9944655
地支的第一位。
時辰名。約當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如:「子時」。
本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如:「子女」、「獨生子」。
後代。如:「子嗣」、「多子多孫」。
植物的果實,或動物的卵。如:「蓮子」、「瓜子」、「桂子」、「松子」、「烏魚子」。
對一般人的通稱。如:「男子」、「女子」。
對有學問道德的人的尊稱。如:「孟子」、「孔子」。
顆粒狀細小而堅硬的東西。如:「子彈」。
與「母」相對的。如:「子音」、「子母扣」。
幼小的、稚幼的。如:「子薑」、「炸子雞」。
指輩分小、年紀輕的人。如:「子弟」、「小子」、「學子」。
對他人稱自己的配偶。如:「內子」、「外子」。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一種中文傳統圖書的分類名稱,主要收錄諸子百家、天文算法、藝術類等著作。如:「子部」、「經、史、子、集」。
部首。
詞綴。放在名詞、動詞、形容詞、量詞等之後。如:「房子」、「車子」、「拍子」、「胖子」、「聾子」、「樣子」、「哪門子」、「兩下子」。
    
瀏覽人次:5703 收藏人次:2824458
4.姓。如秦代有池子華。
莫名其妙     
瀏覽人次:28278 收藏人次:849365
形容事情或現象使人無法理解,不能以言語表達出來。《文明小史》第二七回:「次日,張先生同他到藩司前看池子裡的癩頭黿,濟川莫名其妙。」《近十年之怪現狀》第五回:「我倒莫名其妙,為甚忽然大請客起來?」也作「莫明其妙」。
    
瀏覽人次:16757 收藏人次:4743940
2.水池、池子。如:「水塘」、「池塘」。唐.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詩:「蟬聲集古寺,鳥影度寒塘。」
殃及池魚     
瀏覽人次:7485 收藏人次:184123
春秋時,宋國的司馬桓魋曾受到景公的寵信,權傾一時,家財萬貫,還擁有一顆珍貴的寶珠。後來他因犯罪逃亡國外,景公想要那顆寶珠,便派人去問他寶珠的下落,桓魋隨口答說:「我丟到池子裡了。」眾人便將池水排盡找那顆珠子,但卻一無所獲,且因為沒有水,池子裡的魚都乾死了。宋景公為了要找寶珠,排光池水,使池裡的魚受到無辜牽連。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殃及池魚」,比喻無故受到牽累。另外,漢朝應劭的《風俗通義》裡,也有記載「殃及池魚」的不同故事。他寫到「城門失火,禍及池中魚」的來源,一般的說法是:一個看守城門的人,姓池名魚,城門失火時上前撲救,結果被燒死。但有一本《百家書》裡卻是記載:「宋國的城門失火,眾人舀池子裡的...
酒池肉林     
瀏覽人次:6445 收藏人次:0
紂王是商朝最後一位君主,他暴虐無道,根據《史記.卷三.殷本紀》的記載,他花了大量錢財人力興建了一座名為鹿臺的高臺,又建了許多華麗的宮室,收集許多駿馬和美女。還下令用酒裝滿池子,懸掛的肉類多到像座樹林,以供他隨意吃喝。又叫裸體的男女互相追逐嬉戲,叫樂師演奏靡靡之音,跳下流的舞蹈,生活極其靡爛荒淫。後來「酒池肉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生活極端奢侈縱欲,毫無節制。典源又見《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列傳》,這篇裡的「酒池肉林」則是形容酒肉之多的意思。根據《史記》的記載,漢時天子為了誇耀漢朝國勢,聚酒成池,掛肉成林,帶那些西域使節遍觀各地倉庫中儲藏的物資,讓他們見識漢朝的廣大。
走廊     
瀏覽人次:2835 收藏人次:1797701
1.屋簷下可供人通行往來的走道。如:「下課時,走廊上常見三五成群的學生。」《儒林外史》第四○回:「池子旁邊,都是硃紅欄杆,夾著一帶走廊。」
池魚之禍     
瀏覽人次:1615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殃及池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宋國的司馬桓魋曾受到景公的寵信,權傾一時,家財萬貫,還擁有一顆珍貴的寶珠。後來他因犯罪逃亡國外,景公想要那顆寶珠,便派人去問他寶珠的下落,桓魋隨口答說:「我丟到池子裡了。」眾人便將池水排盡找那顆珠子,但卻一無所獲,且因為沒有水,池子裡的魚都乾死了。宋景公為了要找寶珠,排光池水,使池裡的魚受到無辜牽連。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殃及池魚」,比喻無故受到牽累。另外,漢朝應劭的《風俗通義》裡,也有記載「殃及池魚」的不同故事。他寫到「城門失火,禍及池中魚」的來源,一般的說法是:一個看守城門的人,姓池名魚,城門失火時上前撲救,結果被燒死。但有一本《百家書》...
魚池之殃     
瀏覽人次:1119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殃及池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宋國的司馬桓魋曾受到景公的寵信,權傾一時,家財萬貫,還擁有一顆珍貴的寶珠。後來他因犯罪逃亡國外,景公想要那顆寶珠,便派人去問他寶珠的下落,桓魋隨口答說:「我丟到池子裡了。」眾人便將池水排盡找那顆珠子,但卻一無所獲,且因為沒有水,池子裡的魚都乾死了。宋景公為了要找寶珠,排光池水,使池裡的魚受到無辜牽連。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殃及池魚」,比喻無故受到牽累。另外,漢朝應劭的《風俗通義》裡,也有記載「殃及池魚」的不同故事。他寫到「城門失火,禍及池中魚」的來源,一般的說法是:一個看守城門的人,姓池名魚,城門失火時上前撲救,結果被燒死。但有一本《百家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