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30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漂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電子受外界電壓、溫度等影響而偏離穩態的現象,稱為「漂移」。如:「零點漂移」。
2.漂浮流動。如:「冰山融化時,大塊的冰層會向四面的海域漂移。」
大陸漂移學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起源2 理論與證據3 學說的缺陷與後續發展4 參考書目 起源早在十七世紀,隨著世界地圖的進步,已經有人注意到南美洲與非洲的海岸線可以互相嵌合,但並未有進一步探討。1912年,德國氣象學家兼地球科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認為所有陸塊原本皆來自盤古大陸,是二億年前分裂後慢慢漂移才變成如今的七大洲。這才引發人們熱烈探討。 理論與證據理論:太陽與月亮會造成潮汐,並可以引領大陸
漂移誤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何儀表經過長時間使用後,由於受到溫度、濕度等的長期影響,機件和材料逐漸有少許的改變或誤差,最後造成儀表輸出值上的誤差,即為漂移誤差。此現象在機械性儀表上尤為顯著。
在類比電腦中,因溫度變化或電源電壓變化,而使元件值漂移,類比訊號發生錯誤,致使電腦輸出逐漸偏離設定值的現象。
漂移半導體(核輻射)偵檢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p形矽或鍺將鋰經電場漂移,除去受體雜質的電荷而作成高的阻抗層,以保持厚的敏感部分之核輻射偵檢器。為p-i-n偵檢器的一種。鋰漂移矽偵檢器的寫法是Si(Li)偵檢器。鋰漂移鍺之寫法為Ge(Li)偵檢器。
  如下圖所示:
零點漂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黏貼在試件上的應變計,在周遭溫度保持恆定且試件本身沒有機械應變的情況下,經由應變指示器讀到的應變數值(稱為指示應變)隨時間而變化的現象,稱為零點漂移。產生漂移的主要原因是應變計中之敏感柵通電流後的溫度效應、黏接劑固化不完全、製造和黏貼應變規過程中造成的殘餘應力和應變指示器本身的零點漂移等所造成。
漂移速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時,其導引中心(guiding center)由於磁場不均勻或由於電場,重力場等其他外加力量所產生的運動速度。
大陸漂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Wegener)所提出,他透過比對各大陸之間古氣候、古生物、岩層、地質構造以及大陸邊緣形狀,認為現今的大陸在二億五千萬年前是連在一起的古大陸,後來因大規模相對運動而分裂成數塊,成為現在的海陸分布狀況。
漂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飛行體在空中飛行時,如果受到來自側向風的影響,則會發生飛行體縱向軸和飛行方向偏移的現象,此二者之間的夾角,則謂之為漂移角,如附圖所示。
  此角度和側滑角不同,側滑角是指縱向軸與相對風速之間所夾的角,其觀念和攻角(angle of attack)頗類似,皆由相對風速而來。
飛機或船舶航行時,受氣流、水流或其他外力之影響,偏離預定航向,此時飛機或船舶縱軸與預定航線間之夾角,稱為漂移角。
大陸漂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質學上的一種假說。認為地表原為一塊古老陸塊,四周為原始大洋所包圍。後來因大陸張裂而破裂,且分別向各方漂移。破裂後的空缺,更由海洋來補充,因而造成今日各大陸和海洋分布的現狀。這學說由來甚久;但真止引起廣泛注意是在19世紀初,德國人韋格納(Wegaer)發表他的論文之後。
  早期這個學說被地球物理學者及地質學者嚴加批評,但由於科技的進步,使得支持此假說的證據愈來愈多。除了本來的「大陸互相吻合」及「化石的連續分佈」外,又增加了「古地磁磁極變動」的證據,使得此學說又被支持和重視。
漂移校正放大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可以分開附加的高增益放大器,用來減少漂移及防止漂移誤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