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9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漢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以記錄漢語的傳統文字。形聲字占絕大多數。歷代發展出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等多種字體。除記錄語言的功能外,漢字的藝術性高。三千餘年歷史中,對日本、韓國、越南諸國語文曾產生極深遠的影響。也稱為「中國字」、「中國文字」。
通用漢字標準交換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於中文字碼系統未能統一,造成中文電子資料交流的困難,於是有中文資訊交換碼標準化之建議,民國69(1980)牢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集合國內編碼專家、學者開會,達成若干原則,並據此報請行政院核定國家中文資訊標準交換碼編碼原則。70年國科會依據已選定之原則,邀集教育部、中央標準局及行政院主計處電子處理資料中心組成作業小組,推動編碼工作。75年3月行政院核定通用漢字標準交換碼,公布實施。同年中央標準局公布為國家標準CNS11643號。該碼又於1992年年修訂,字集增為48,027字,該標準號碼已改為CNS 11643(1992)。
  通用漢字標準交換碼係依據教育部頒訂之常用字、次常用...
漢字簡化方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共以漢字「難認、難記、難寫」為由,極力推行文字改革。西元一九五六年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為其主要步驟之一,目的在實施簡化字。其簡化規律有:以簡單偏旁代替複雜偏旁、以字的部分代替全字、改換聲符、另造形聲字、以同音字代替、楷化草書、採用古字及另造會意字。此方案推行數十年,但所遭實質困難繁多,以致正體字頗有恢復使用的趨勢。
漢字改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共語文政策之一。中共以學習、使用漢字困難、費時為由,提出漢字拼音化的目標,並透過「漢字簡化」、「漢語拼音」二方案的制定,逐漸進行其所謂「漢字改革」。
中文字資訊處理;漢字資訊處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文把漢字稱作Kanji,其相關之資訊處理動作稱之。
簡化漢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經簡化所產生的漢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如:「單字」、「漢字」、「同義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男子的通稱。如:「漢子」、「壯漢」、「流浪漢」、「英雄好漢」。
銀河。如:「天漢」、「河漢」、「銀漢」。
中國的主要民族。如:「漢族」、「漢人」。
朝代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漢字的偏旁。《水滸傳》第二回:「後來發跡,便將氣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
注音符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標注漢字字音的符號。分為二式:第一式即民國七年由教育部頒布推行的注音字母ㄅ、ㄆ、ㄇ、ㄈ等;第二式於民國七十五年公告,取代民國十七年制訂的「國語羅馬字」,仍用a、b、c等來譯漢字的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