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3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琦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潘希珍"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封建時代的一國之主。如:「國君」、「君主」。
古代的封號。如戰國時代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
子孫尊稱父祖輩。如:「嚴君」、「家君」、「先君」。
妻子稱自己的丈夫。如:「夫君」、「郎君」。
對一般人的尊稱。如:「陳君」、「諸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玉。如:「琦瑋」。
奇異、不凡的。如:「琦麗」、「琦寶」、「瑰琦」。
摹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辭技巧。如:1. 朱自清<春>:「花裡帶著甜味;閉上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2. 琦君<故鄉的桂花雨>:「母親洗淨雙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盤中,送到佛堂供佛。父親點上檀香,爐煙裊裊,兩種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 味覺摹寫凡在語文中,把口舌所品嘗的各種不同味道,通過作者親身的體驗,加以描繪的修辭技巧。如:1.朱自清<說揚州>:「北平尋常提到揚州菜,總想著是甜甜的、膩膩的。」2.蘇進強<楊桃樹>:「原來兩人躲在楊桃樹下,儘摘下面的果子,一個一個嚐,發現那都是澀澀苦苦的,沒有台北的楊桃汁甜。」 觸覺...
周芬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散文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從來也不曾天真過的老人,像魯迅、周作人,一種就是從來不會老去的兒童,如徐志摩、琦君、豐子愷。而周芬伶無疑是後者,浮世百態,於她眼中只是可喜可親,無半點虛矯浮妄。如其師趙滋蕃先生屢屢標舉的「天真冠冕一切德行」,藝術家,本是善於使用孩童之眼觀察世物的人,既少機心,又無成見,周芬伶的文字風格即是如此,從不炫學賣弄,自恃老成,天真無廢話,廢話不天真,這使得她向來不能歸類於中文系所出身的閨秀一派(至少是不典型的)。周芬伶創作散文二十年,自其作品觀之,純真與逸蕩的賦性兼融,精約與繁複的形質交映。她寬解人生糾葛,...
潘希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哲學觀點3 著作4 評價5 資料來源6 責任編輯 生平琦君,生於民國六年,卒於民國九十五年,年八十九(1917年7月24日—2006年6月7日)本名潘希珍,又名潘希真,浙江永嘉縣瞿溪鄉人,台灣當代文學作家。琦君的作品以散文為主,亦涵括小說、評論、翻譯及兒童文學,其作品曾被翻譯成英、日、韓等多國語言。1917年,出生於浙江永嘉縣瞿溪鄉,小名春英,童年在農村度過,上有兄長一位,因親生父母早逝,兄妹倆就過繼給伯父,由伯父潘鑒宗與伯母葉夢蘭...
韓良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蔡珠兒、柯裕棻、徐國能等橫跨三代作家的飲食文章。其中《臺灣飲食文選Ⅱ》以親情與飲食的交會為主題,收錄琦君、林文月、隱地、林清玄、蔡珠兒、陳文玲等飲食名家作品二十二篇。食物除了供養人們之外,碗盤之間正有著父母與兒女的難解情感,成長記憶全在鹽酒油米之中化為甜蜜與酸苦。除了林文月《飲膳札記》之外,年代比較近的飲食文學作家和作品包括:1996年盧非易的《飲食男》,文字靈趣生動,又援引諸多西洋飲食文學典故。韓良露的《美味之戀──人在台北,玩味天下》、《微醺之戀─旅人與酒的相遇》、《食在有意思 : 韓良露與朱利安的美味情境...
宇文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活散文;小說則乾淨俐落,不拖泥帶水,不突發奇想,敘事節奏帶著一股淡淡悲哀的氣味。  並,宇文正為正港琦君迷,自幼便受琦君影響深遠,散文風格處處可見琦君的影子。‧出版作品:  短篇小說集《貓的年代》、《台北下雪了》、《幽室裡的愛情》、《台北卡農》  長篇小說《在月光下飛翔》  散文集《我將如何記憶你》、《顛倒夢想》、《這是誰家的孩子》  童書《愛的發條》  傳記《永遠的童話--...
王文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細膩含蓄等方面,使它成爲中國近代小說少數的傑作之一。總而言之,最後一句話:《家變》,就是『真』。」琦君女士說她對家變的作者用怪異的文字表現,是不贊成的。她更反對家變的主題─極力渲染兩代間的代溝。葉石濤先生說:「王文興的著名作品『家變』,雖以『逆說』來開展它的小說,但他的小說手法乃是不折不扣的寫實主義手法。」 引用參考維基百科公共電視_作家身影聯合報2009/07/07www.csghs.tp.edu.tw/~chic/wu/c002.pptwww.shs.edu.tw/works/essay/2007/03/20070...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