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6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瑾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玉。《左傳.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若乃尊賢隱諱,固尼父之聖旨,蓋纖瑕不能玷瑾瑜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玉石的光彩,比喻為優點。如:「瑾瑜」、「瑕不掩瑜」、「瑕瑜互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瑾瑜」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穢物。如:「藏汙納垢」。《左傳.宣公十五年》:「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
鞭長莫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宣公十五年》宋人使樂嬰齊告急于晉,晉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雖晉之彊,能違天乎?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
蘭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賢人君子的美德。三國魏.曹植〈升天行〉:「靈液飛素波,蘭桂上參天。」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良史所書,……非士君子守法度者所為也。今世所睹,懷瑾瑜而握蘭桂者,悉恥為之。」
川澤納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湖泊江河能容納各種水流的特性,比喻人有涵養,能包容所有的善惡、毀譽。《左傳.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鞭不及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鞭長莫及」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宣公十五年》宋人使樂嬰齊告急于晉,晉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雖晉之彊,能違天乎?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
今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現代、當代。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今世所睹,懷瑾瑜而握蘭桂者,悉恥為之。」唐.韓愈〈與馮宿論文書〉:「不知古文直何用於今世也?」
含垢納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語出《左傳.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指國君有容忍恥辱的度量。宋.蘇軾〈辯試館職策問劄子〉二首之二:「退而上書數萬言,大抵皆勸神宗忠恕仁厚,含垢納汙,屈己以裕人也。」後比喻包庇壞人壞事。如:「不正當的娛樂場所,往往含垢納汙,成為罪犯淵藪。」也作「納垢藏汙」、「含垢藏疾」、「藏垢納汙」、「藏垢懷恥」、「藏汙納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