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盍簪     
瀏覽人次:756 收藏人次:0
朋友相聚。語出《易經.豫卦.九四》:「由豫大而有得,勿疑,朋盍簪。」三國魏.王弼.注:「故勿疑,則朋合疾也。盍,合也。簪,疾也。」朋盍簪指朋友的聚合很快。後省「朋」作盍簪。唐.杜甫〈杜位宅守歲〉詩:「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
    
瀏覽人次:14708 收藏人次:948072
古人用來綰髮或固定頭冠的頭飾。如:「頭簪」。《史記.卷四九.外戚世家》:「夫人脫簪珥叩頭。」唐.杜甫〈春望〉詩:「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也稱為「簪子」。
1.插、戴。唐.李嶠〈扈從還洛呈侍從群官〉詩:「並輯蛟龍書,同簪鳳皇筆。」宋.蘇軾〈答陳述古〉詩二首之一:「城西亦有紅千葉,人老簪花卻自羞。」
2.連綴。《儀禮.士喪禮》:「以爵弁服,簪裳於衣左。」漢.鄭玄.注:「簪,連也。」
(一)之又音。
    
瀏覽人次:7636 收藏人次:668392
1.何、為何,表示疑問。《管子.戒》:「中婦諸子謂宮人盍不出從乎?君將有行。」宋.蘇軾〈壬寅重九不預會獨遊普門寺僧閣有懷子由〉詩:「花開酒美盍言歸?來看南山冷翠微。」
2.何不,表示反問。《論語.公冶長》:「盍各言爾志?」《新唐書.卷八五.竇建德傳》:「祭酒計甚善,王盍用之?」
姓。如漢代有盍延。
捕捉     
瀏覽人次:14519 收藏人次:1501828
1.追捕捉拿。《三國演義》第二回:「督郵歸告定州太守,太守申文省府,差人捕捉。」《文明小史》第六回:「又指單子上『盍簪會』三個字,硬說他私立會名,回來稟明了知府,意欲齊集大隊人馬,前往捕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