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5.04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真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漢字書體。由隸書演變而來。參見「楷書」條。《紅樓夢》第四一回:「杯上鐫著『𤫫瓟斝』三個隸字,後有一行小真字是『晉王愷珍玩』。」《文明小史》第四三回:「當時就由文案上委員替他擬了一篇的底子,謄了真字,又教導他一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在、不虛假的。如:「真實」、「真正」、「真心」、「真人真事」、「千真萬確」。
非常、確實。如:「真好」、「真快樂」、「真喜歡你!」、「他說得真有道理。」
清楚、明白。如:「看得真」、「聽得很真!」
自然、本性。如:「天真」、「本真」、「率真」。
原來的樣子。如:「寫真」、「傳真」、「失真」。
仙人。如:「太乙真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錄語言的符號。如:「文字」、「字母」。
字音。如:「咬字清楚」、「字正腔圓」。
書體。如:「顏字」、「柳字」。
根據本名而另外取的別名。如:「白居易字樂天」。
古時指女子許嫁。如:「待字閨中」。
楷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漢字書體。初指筆畫平直,端正工整的字體,唐宋以後專指由隸書演變而來的正體書法。與隸書的主要區別為省略尾部的挑筆。約起源於後漢,至魏完備成體,通行至今。也稱為「真書」、「真字」、「正楷」、「正書」。
底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草稿。《文明小史》第四三回:「當時就由文案上委員替他擬了一篇的底子,謄了真字,又教導他一番。」
書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宋、元時小說、戲曲作者與藝人共同組織的團體。《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宦門子弟錯立身.第一二出》:「真字能抄掌記,更壓著御京書會。」《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當日推出這和尚來,一個書會先生看見,就法場上做了一只曲兒,喚做南鄉子。」
女真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金代女真人參照漢字所創制的文字。分為大字、小字兩種。女真大字於金太祖天輔三年制定頒行。金熙宗天眷元年又制新字,於皇統五年頒行,稱為「女真小字」。金亡後,女真字在東北地區仍有少數人使用。明代中葉後,逐漸廢行。如今流傳下來的女真文字只有一種,為明代所編華夷譯語中所收錄的女真館來文、女真館雜字及一些石刻。
虛飄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輕盈縹緲,虛浮不定的樣子。元.喬吉《揚州夢》第一折:「虛飄飄恨彩雲容易收,香馥馥斟一杯花露酒。」元.朱凱《黃鶴樓》第一折:「拏著這虛飄飄紙一張,上寫著黑真真字幾行。」
帶草連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草書;真,楷書。「帶草連真」指字體中兼有草、楷的筆勢。元.鍾嗣成〈罵玉郎過感皇恩採茶歌.長江有盡愁無盡〉曲:「織錦回文,帶草連真,意誠實,心想念,話殷懃。」元.無名氏〈喜春來.兩行帶草連真字〉曲:「兩行帶草連真字,四句尤雲殢雨詩。」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