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87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禮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行典禮時與禮服相搭配的帽子。如:「這麼正式的場合,除了燕尾服,你還得再搭一頂禮帽才行。」
禮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穿著大禮服時所戴的禮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的行為規範。如:「禮俗」、「禮節」、「禮法」、「禮儀」。
表示尊敬的態度或行為。如:「禮貌」、「敬禮」、「行禮」、「禮賢下士」。
儀式。如:「典禮」、「喪禮」、「成人禮」、「成年禮」。
贈送人家的物品。如:「禮物」、「獻禮」、「送禮」、「禮金」、「禮餅」。
尊敬、厚待。如:「禮遇」、「禮聘」。
禮拜:A>向神行敬拜禮。B>基督徒於星期日集會,敬拜上帝的儀式。如:「星期日是基督徒做禮拜的日子。」C>一個星期為一禮拜,星期日為禮拜日。如:「下個禮拜開始期中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戴在頭上用以保護、擋風遮日或裝飾的東西。如:「帽子」、「草帽」、「安全帽」、「遮陽帽」。
形狀或功用像帽子的東西。如:「筆帽」、「螺絲帽」。
冠冕堂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冠,帽子。冕,古代官員的禮帽。「冠冕」,引申為首位、體面之意。語出《三國志.卷三七.蜀書.龐統法正傳.龐統》。「堂皇」,古代官員辦事的大堂,引申為氣勢宏偉的樣子。語出《漢書.卷六七.楊胡朱梅云傳.胡建》。「冠冕堂皇」形容莊嚴體面、氣派高貴的樣子。亦用於形容表面上光明正大的樣子。 △「南州冠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大夫以上的王侯所戴的禮帽。《字彙.冂部》:「古者諸侯、大夫皆有冕,但以旒之多寡別耳。」
冕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冕,禮帽。旒,禮帽前後端垂下的穿玉絲繩。冕旒是古代最尊貴的一種禮帽,平頂。天子的禮帽有十二旒,諸侯以下遞減。唐.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詩:「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明.凌濛初《紅拂記》第四齣:「則索向東南地澆盃酒,抵多少具衣冠拜冕旒。」
鳳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后妃所戴的冠飾,舊時平民嫁女亦用作禮帽。《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孫家老太太,戴著鳳冠,穿著霞帔,把我奉在上席正中間,臉朝下坐了。」
獬豸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執法的人所戴的禮帽。《續漢書志.第三○.輿服志下》:「或謂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唐.張謂〈杜侍御送貢物戲贈〉詩:「越人自貢珊瑚樹,漢使何勞獬豸冠。」也作「解冠」、「獬冠」。
翎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清朝裝飾在官吏禮帽上的孔雀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