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0.65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秦刻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國的刻石文字,字體近於籀篆。如〈嶧山碑〉、〈琅邪臺刻石〉、〈石鼓文〉等。參見「石鼓文」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雕,用刀子挖。如:「刻字」、「雕刻」、「刻圖章」、「刻骨銘心」、「刻舟求劍」。
短時間。如:「頃刻」、「即刻」、「稍候片刻」、「春宵一刻值千金。」
苛毒、不厚道。如:「苛刻」、「刻薄」。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古代一晝夜共分一百刻。今以十五分鐘為一刻。如:「我們九時三刻在校門口見。」
深刻:A>對事理能進一步研究。如:「深刻探討」。B>深入,不容易忘記。如:「印象深刻」。
刻苦:儉樸而能吃苦。如:「刻苦耐勞」、「生活過得很刻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代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礦物集結而成的堅硬塊狀物。如:「石頭」、「石塊」、「砂石」、「岩石」、「大理石」、「投石問路」、「一石二鳥」。
部首。
姓。
量詞。用於計算容量的單位。公制一石等於十斗。亦稱為「公石」。
刻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將文字或圖案刻在碑碣、崖壁上。《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後漢書.卷八.孝靈帝紀》:「詔諸儒正五經文字,刻石立于太學門外。」
2.刻有文字、圖象的碑碣。《南史.卷五七.范雲傳》:「雲以山上有秦始皇刻石,此文三句一韻,人多作兩句讀之,並不得韻。」
石鼓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周時秦人刻在鼓形石上的刻石文字。唐朝時在天興三畤原出土(今陝西省寶雞市),共有十塊,每面環刻一首四言詩,內容多為歌頌田原之美和秦國國君的游獵情形。字體介於籀篆之間,其中一石字已磨滅,其餘九石也有殘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刻石文字。也稱為「秦刻石」。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