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網子     
瀏覽人次:613 收藏人次:0
用繩線編成作為捕捉動物的器具。如:「她用網子捕住一隻蝴蝶。」
    
瀏覽人次:55535 收藏人次:10218615
地支的第一位。
時辰名。約當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如:「子時」。
本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如:「子女」、「獨生子」。
後代。如:「子嗣」、「多子多孫」。
植物的果實,或動物的卵。如:「蓮子」、「瓜子」、「桂子」、「松子」、「烏魚子」。
對一般人的通稱。如:「男子」、「女子」。
對有學問道德的人的尊稱。如:「孟子」、「孔子」。
顆粒狀細小而堅硬的東西。如:「子彈」。
與「母」相對的。如:「子音」、「子母扣」。
幼小的、稚幼的。如:「子薑」、「炸子雞」。
指輩分小、年紀輕的人。如:「子弟」、「小子」、「學子」。
對他人稱自己的配偶。如:「內子」、「外子」。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一種中文傳統圖書的分類名稱,主要收錄諸子百家、天文算法、藝術類等著作。如:「子部」、「經、史、子、集」。
部首。
詞綴。放在名詞、動詞、形容詞、量詞等之後。如:「房子」、「車子」、「拍子」、「胖子」、「聾子」、「樣子」、「哪門子」、「兩下子」。
    
瀏覽人次:7404 收藏人次:2674365
用繩索編成捕捉動物的器具。如:「魚網」、「鳥網」。
像網狀的東西。如:「蜘蛛網」、「鐵絲網」。
分布如網狀般的組織系統。如:「交通網」、「廣播網」、「通訊網」、「發行網」。
比喻嚴密的兜捕力量。如:「天羅地網」、「法網恢恢」。
尋求、招致。如:「網羅」。
用網捕捉。如:「網住」、「網了一條魚。」、「咱們去網蝴蝶!」
得魚忘筌     
瀏覽人次:34833 收藏人次:2565637
筌,是竹編的魚籠,用以捕魚。蹄,是捕兔用的網子,即是兔罝。莊子用筌和蹄比喻為了達成目的而採取的手段,捕捉魚和兔才是獵人真正的目的。如果已經捕捉到魚,那筌就沒有用處,已經捉到兔子,那蹄也失去了作用,這兩者就可以拋棄不用了。同樣的,言論和著作是用以闡明道理的工具,道家認為天地間的至理,並非言語文字所能傳示,所以主張人不可拘泥於語言文字之中,一旦通達道理,就應該捨棄這些外在的形式。後來「得魚忘筌」這句成語被用來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亦用來比喻人在達到目的成功後就忘掉賴以成功的手段或憑藉物,有背義忘恩之意。
提綱挈領     
瀏覽人次:33082 收藏人次:3628184
民之本綱者也,故聖人治吏不治民。 〔注解〕
(1) 綱:魚網上的總繩。
(2) 攝萬目:牽引眾多網子的孔眼。攝,牽引。
(3) 囊:作動詞用,指魚入網內。 2、「挈領」:《荀子.勸學》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志,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1>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2>也。若挈裘領3>,詘4>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禮,雖未明,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注解〕
(1) 原:推究根源。
(2) 經緯蹊徑:...
    
瀏覽人次:28329 收藏人次:3096234
1.用來捕捉的網子。如:「天羅地網」。《詩經.王風.兔爰》:「有兔爰爰,雉離于羅。」
    
瀏覽人次:23096 收藏人次:4031774
3.用網子兜住或籠罩。[例]用髮網絡住髮髻。
    
瀏覽人次:12959 收藏人次:249725
1.提繫網子的主繩。
    
瀏覽人次:9474 收藏人次:3792370
2.裝置在球架上供作投球目標的鐵圈和網子。[例]投籃、進籃、灌籃
天羅地網     
瀏覽人次:7320 收藏人次:167927
「羅」,是捕鳥的網子。天上地下都布滿了網子,表示被嚴密地包圍,難以逃脫。《大宋宣和遺事.亨集》中,賈奕與李師師本是一對戀人,但因為李師師受到天子寵愛,賈奕不敢冒瀆,只好忍痛和李師師分手。不料賈奕的心情尚未平復,又被高俅陷害,下於獄中,難以逃脫。「纔離陰府恓惶難,又值天羅地網災。」就是形容賈奕命運多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後來「天羅地網」這句成語被用來比喻防範布置得極為嚴密而無法逃脫。另在元.施惠《幽閨記》第二○齣中,主角亦用「離天羅,入地網」形容自己落入山賊之手,逃生無望的處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