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耳鑒     
瀏覽人次:336 收藏人次:0
以耳朵代替眼睛鑑賞事物。譏刺鑑賞不真確。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七.書畫》:「藏書畫者,多取空名,偶傳為鍾、王、顧、陸之筆,見者爭售,此所謂『耳鑒』。」
    
瀏覽人次:13898 收藏人次:1172774
1.鏡子。同「鑑」。《詩經.邶風.柏舟》:「我心匪鑒,不可以茹。」漢.鄭玄.箋:「鑒,鏡也。」
2.視察的能力、見識。《梁書.卷二七.到洽傳》:「樂安任昉有知人之鑒。」
3.借鏡。《詩經.大雅.蕩》:「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1.照。漢.秦嘉〈留郡贈婦詩〉三首之三:「明鏡可鑒形。」
2.審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樂府》:「季札鑒微於興廢。」
3.請人看信的意思,多用於書信中。如:「鈞鑒」、「大鑒」、「臺鑒」。
    
瀏覽人次:11652 收藏人次:6520214
人及動物的聽覺器官。如:「耳朵」、「耳聰目明」。
形狀像耳朵的東西。如:「木耳」、「銀耳」。
器物的兩旁附有如人耳,便於提攜的提把。如:「鼎耳」。
位於句末,表決定的意思。相當於「了」。
位於句末,表限制的意思。相當於「而已」、「罷了」。如:「想當然耳。」
位於句末,表驚嘆。相當於「邪」、「乎」。如:「父子如此,何其快耳!」
揣骨聽聲     
瀏覽人次:856 收藏人次:0
不懂鑑賞書畫,竟然以手揣摸或根據傳聞為評斷標準。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七.書畫》:「藏書畫者多取空名,偶傳為鍾、王、顧、陸之筆,見者爭售,此所謂『耳鑒』。又有觀畫而以手摸之,相傳以為色不隱指者為佳畫。此又在耳鑒之下,謂之『揣骨聽聲』。」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