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聞訊     
瀏覽人次:640 收藏人次:0
聽到消息。如:「車禍發生後,警方聞訊立刻趕到現場處理。」
    
瀏覽人次:35042 收藏人次:6326270
聽到。如:「不聞不問」、「所見所聞」、「聞風響應」、「百聞不如一見」。
聽見的事情、消息。如:「新聞」、「趣聞」、「天下奇聞」、「博學多聞」。
用鼻子分辨氣味。如:「聞香下馬」、「你聞到什麼味道沒有?」
傳達報呈。如:「奉聞」。
名譽、名望、名聲。如:「不求聞達」。
    
瀏覽人次:11925 收藏人次:4972925
詢問。如:「問訊」。
審問。如:「審訊」、「偵訊」、「訊究」。
消息、信息。如:「喜訊」、「音訊」、「資訊」、「通訊」。
坦腹東床     
瀏覽人次:23714 收藏人次:1597260
當女婿。晉時郗鑒派人到王導家選女婿,王家子弟聞訊後,都顯得很矜持,只有王羲之若無其事的坦腹臥於東床而食,因此被郗鑒選為女婿。見《晉書.卷八○.王羲之傳》。明.高明《琵琶記.牛小姐愁配》:「書生愚見,忒不通變。不肯坦腹東床,謾自去哀求金殿。」亦可用於指女婿。明.沈受先《三元記》第二五齣:「我操國柄佐聖明,我是九棘三槐位裡人,要擇個坦腹東床,豈無個貴戚王孫。」也作「東床」、「東床坦腹」、「東床嬌客」、「東床嬌婿」、「坦腹」。
仰人鼻息     
瀏覽人次:11215 收藏人次:1292627
冀州讓給他,既可保全性命,又可以得到讓賢的美名。果真韓馥聽了說客的話,答應將冀州讓給袁紹。韓馥的部下聞訊趕緊勸阻說:「我們冀州雖地處偏遠,但也有百萬兵力,糧食夠吃上十年,袁紹算什麼!他的實力根本比不上我們,還得『仰我鼻息』,靠我們支援才能存活,像個嬰兒一樣,一旦停止餵食就會餓死,根本沒有自行生存的能力,為何還要將土地讓給他?」但怕事的韓馥根本聽不進去,不管多少人勸他都沒有用,最後還是將位子讓給了袁紹。後來「仰人鼻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依靠他人生活。亦用於比喻看別人的臉色行事,不能自主。
銳不可當     
瀏覽人次:6923 收藏人次:434509
「銳不可當」原作「鋒不可當」,可能是出自於《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秦末,劉邦手下大將韓信首先擊滅魏王豹,平定魏地,又活捉代國相國夏說,乘勝領兵越過太行山,對趙國發動攻擊。趙王與主帥陳餘聞訊,立即於井陘口集結大軍防守。井陘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其西是一條幾十公里的狹窄驛道,不利於龐大部隊的行動。趙軍只要能事先守住陘口,便可居高臨下,以逸待勞,處於優勢;反觀韓信千里行軍,軍隊體力疲乏,居於劣勢。趙軍有一名謀士李左軍向陳餘分析情勢,認為韓信在短時間屢建奇功,乘勝進攻趙國,士氣旺盛,鋒銳難以抵擋,趙軍應先避開漢軍的鋒芒,不宜正面交戰。而漢軍千里行軍,糧草輸送若是有所遲延,將是其最大的弱點。由於...
曝光     
瀏覽人次:5681 收藏人次:1556486
3.隱密的事物被揭露。[例]這件事情一曝光,記者聞訊,紛紛趕去採訪。
郭懷一事件     
瀏覽人次:4382 收藏人次:99144
8日破曉攻打赤崁市街,燒毀荷蘭人房屋、殺害荷蘭人及其僕人,當地居民紛紛逃往公司馬廄據守。熱蘭遮城當局聞訊,立刻召集火槍兵渡台江內海反擊,起事群眾不敵退敗。9日,當局號召西拉雅族數個社的兵勇,懸賞掃蕩起事群眾。12日雙方在歐汪(今高雄市岡山區後紅里)會戰,持續圍剿漢人。郭懷一在逃亡時被箭射死,餘眾再往南逃,在麻里麻崙社附近(在今高屏溪右側)被調度來的原住民俘虜。直到19日,剩下的起事首領全部被捉,整場事件才告結束。起事首領皆被嚴厲拷問並處以死刑。整起事件約有3000~4000名漢人喪生。(註3,4) 觀點根據學者鄭維中的研...
李白     
瀏覽人次:4335 收藏人次:1288638
稍事盤桓,就回到潯陽。以後又重遊金陵,來往宣城,歷陽等地。臨卒前一年,李光弼東鎮臨准,抗拒史朝義,他聞訊請纓,還想為國效力,不幸中途因病折回,於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在當塗令李陽冰任所逝世,享年六十二歲。這一階段李白漸入淒涼老病的晚境,然而他的詩情酒興,還是不減當年。下面所選的《江夏別宋之悌》反映了暮年李白對國家無奈之情。風格評價:李白才情橫溢,其詩奔放不群,俊逸清新,為浪漫派詩人代表,有「詩仙」之名。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天寶元年,應詔入長安,供奉翰林。賀知章見其文,讚嘆為「天上謫仙人」。學術:1.李白詩作今存千...
家無長物     
瀏覽人次:1671 收藏人次:441445
晉人王恭從會稽返還,王大往見,視其坐六尺長的竹蓆,以為王恭有很多,因此就向王恭要一個。後來王大歸去,王恭即把所坐的竹蓆送給王大,而自己改坐草蓆。王大聞訊後,大吃一驚,對王恭說明索取之由,王恭則表明自己是個身外無餘物的人。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後比喻為人清廉自守或家貧簡約。如:「雖然家無長物,但是他們的日子過得還是很愜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