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聽訟     
瀏覽人次:650 收藏人次:0
審理訴訟案件。《論語.顏淵》:「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宋史.卷三八七.列傳.陳良翰》:「揭示名物,民競樂輸,聽訟咸得其情。或問何術,良翰曰:『無術,第公此心如虛堂懸鏡耳。』」
    
瀏覽人次:33153 收藏人次:8744974
2.裁決、裁斷。如:「聽獄」。《論語.顏淵》:「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瀏覽人次:4442 收藏人次:255861
爭辯是非。如:「爭訟」。
雙方打官司以爭論曲直。如:「訟案」、「訴訟」、「訟獄」。
責備。如:「自訟」。
三教九流     
瀏覽人次:12103 收藏人次:1514392
臨萬邦,驅此兆庶,寘諸仁壽。軍民之間,年多耆耋,眷言衰暮,宜有優崇。可頒授老職,使榮霑邑里。」戊午,聽訟於正武殿,自旦及夜,繼之以燭。 〔注解〕
(1) 沙門:胡語音譯名。梵語作 Sramana。在印度泛指出家修苦行、禁欲、或因宗教的理由而以乞食為生的人。在中國則專指佛教的出家人。
(2) 道士:指信奉道教的人。 2、「九流」:《漢書.卷一○○.敘傳下》虙羲畫卦,書契後作,虞、夏、商、周,孔纂其業,篹《書》刪《詩》,綴《禮》正《樂》,彖系大《易》,因史立法。六學既登,遭世罔弘,群言紛亂,諸子相騰。秦1>人是滅,漢2>修其缺,劉向3>司籍,九流以別。爰著目錄,略序洪烈。述〈藝文志〉第十。 〔...
漏網之魚     
瀏覽人次:9057 收藏人次:426414
相遁,至於不振。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職矣。故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下士聞道大笑之」。非虛言也。漢興,破觚而為圜1>,斲雕而為朴2>,網漏於吞舟之魚3>,而吏治烝烝4>,不至於姦,黎民5>艾安6>。由是觀之,在彼不在此。 〔注解〕
(1) 破觚而為圜:削掉棱角,使它變得光滑圓潤。比喻破除嚴刑峻法,使它變得簡易。觚,音ㄍㄨ,多棱角的器物。圜,音ㄩㄢˊㄝ同「圓」。見「破觚為圜」。
(2) 斲雕而為朴:去除雕飾而變為樸實。朴,同「樸」。見「斲雕為樸」。
(3) 吞舟之魚:能吞舟的大魚。比喻犯大罪的人。見「吞舟之魚」。
(4) ...
韋應物     
瀏覽人次:4018 收藏人次:187995
區,何由枉其志。 酬閻員外陟  寒夜阻良覿,叢竹想幽居。虎符予已誤,金丹子何如。  宴集觀農暇,笙歌聽訟餘。雖蒙一言教,自愧道情疏。 酬秦征君、徐少府春日見寄  終日愧無政,與君聊散襟。城根山半腹,亭影水中心。  朗詠竹窗靜,野情花徑深。那能有餘興,不作剡溪尋。 冬夜宿司空曙野居,因寄酬贈  南北與山鄰,蓬庵庇一身。繁霜疑有雪,荒草似無人。  遂性在耕稼,所交唯賤貧。何掾張椽傲,每重德璋親。長安遇馮著  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問客何為來,采山因買斧。  冥冥花正開,颺颺燕新乳。昨別今已春,鬢絲生幾縷。 將發楚州經寶應縣...
網漏吞舟     
瀏覽人次:3891 收藏人次:209216
相遁,至於不振。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職矣。故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下士聞道大笑之」。非虛言也。漢興,破觚而為圜1>,斲雕而為朴2>,綱漏於吞舟之魚3>,而吏治烝烝4>,不至於姦,黎民5>艾安6>。由是觀之,在彼不在此。 〔注解〕
(1) 破觚而為圜:削掉棱角,使它變得光滑圓潤。比喻破除嚴刑峻法,使它變得簡易。觚,音ㄍㄨ,多棱角的器物。圜,音ㄩㄢˊㄝ同「圓」。見「破觚為圜」。
(2) 斲雕而為朴:去除雕飾而變為樸實。朴,同「樸」。見「斲雕為樸」。
(3) 吞舟之魚:能吞舟的大魚。比喻犯大罪的人。見「吞舟之魚」。
(4) ...
口白     
瀏覽人次:1950 收藏人次:0
1.口頭告訴。《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傳》:「呼衍氏為左,蘭氏、須卜氏為右,主斷獄聽訟,當決輕重,口白單于,無文書簿領焉。」
漏網游魚     
瀏覽人次:923 收藏人次:0
相遁,至於不振。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職矣。故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下士聞道大笑之」。非虛言也。漢興,破觚而為圜1>,斲雕而為朴2>,綱漏於吞舟之魚3>,而吏治烝烝4>,不至於姦,黎民5>艾安6>。由是觀之,在彼不在此。 〔注解〕
(1) 破觚而為圜:削掉棱角,使它變得光滑圓潤。比喻破除嚴刑峻法,使它變得簡易。觚,音ㄍㄨ,多棱角的器物。圜,音ㄩㄢˊㄝ同「圓」。見「破觚為圜」。
(2) 斲雕而為朴:去除雕飾而變為樸實。朴,同「樸」。見「斲雕為樸」。
(3) 吞舟之魚:能吞舟的大魚。比喻犯大罪的人。見「吞舟之魚」。
(4) ...
九流三教     
瀏覽人次:510 收藏人次:0
臨萬邦,驅此兆庶,寘諸仁壽。軍民之間,年多耆耋,眷言衰暮,宜有優崇。可頒授老職,使榮霑邑里。」戊午,聽訟於正武殿,自旦及夜,繼之以燭。 〔注解〕
(1) 沙門:胡語音譯名。梵語作 Sramana。在印度泛指出家修苦行、禁欲、或因宗教的理由而以乞食為生的人。在中國則專指佛教的出家人。
(2) 道士:指信奉道教的人。 2、「九流」:《漢書.卷一○○.敘傳下》虙羲畫卦,書契後作,虞、夏、商、周,孔纂其業,篹《書》刪《詩》,綴《禮》正《樂》,彖系大《易》,因史立法。六學既登,遭世罔弘,群言紛亂,諸子相騰。秦1>人是滅,漢2>修其缺,劉向3>司籍,九流以別。爰著目錄,略序洪烈。述〈藝文志〉第十。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