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6.43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臂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婦女的臂飾,戴於手臂之上。唐.元稹〈估客樂〉詩:「鍮石打臂釧,糯米吹項瓔。」唐.牛嶠〈女冠子.錦江煙水〉詞:「額黃侵膩髮,臂釧透紅紗。」也稱為「跳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體肩部以下、腕部以上的部位。如:「臂膀」、「手臂」、「胳臂」。
昆蟲或動物的前肢、前腳。如:「螳臂」、「猿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戴在手臂或手腕上的環形飾物。如:「金釧」、「臂釧」、「釵釧」。
首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頭部的飾物,後泛稱女子身上佩戴的裝飾品,如別針、臂釧、珠花、指環等。《文選.曹植.洛神賦》:「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儒林外史》第四○回:「將他那房裡所有動用的金銀器皿,真珠首飾,打了一個包袱。」
條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腕釧、手鐲。古代婦女的臂飾,以捶扁的金銀條繞製成螺旋形,約三至八圈,兩端另用金銀絲編製成環套,可活動調節鬆緊。唐.李商隱〈中元作〉詩:「羊權雖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嗣後師師生辰,又賜珠鈿、金條脫各二事。」也稱為「臂釧」、「條達」、「跳脫」。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