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1300 收藏人次:0
參見「舴」條。
    
瀏覽人次:4569 收藏人次:249420
小船。唐.張志和〈漁父.霅溪灣裡釣魚翁〉詞:「霅溪灣裡釣魚翁,舴為家西復東。」宋.李清照〈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詞:「只恐雙溪舴舟,載不動、許多愁。」也稱為「舴舟」。
    
瀏覽人次:1715 收藏人次:244195
臺北市萬華的舊稱。為凱達格蘭族「獨木舟」一語的音譯。在新店溪與大漢溪交會處,因停泊許多舺來此交易,而被稱為「舺」,日治時代以日語雅化為同音字「萬華」。參見「萬華」條。
一府二鹿三     
瀏覽人次:316 收藏人次:652160
從臺南府城、鹿港到舺,從南台灣發展,後來才在北台灣發展。此三個城市皆有航運至中國大陸,為當時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及經濟命脈。
    
瀏覽人次:7849 收藏人次:249894
1.幽暗、昏暗。宋.張先〈木蘭花.龍頭舴吳兒競〉詞:「行雲去後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
思緒     
瀏覽人次:6381 收藏人次:2496708
1.繁複的思慮、情緒。南朝梁.柳惲〈擣衣〉詩:「孤衾引思緒,獨枕愴憂端。」唐.陸龜蒙〈江南秋懷寄華陽山人〉詩:「江湖思緒縈,謳啞搖舴。」
頂下郊拚     
瀏覽人次:3836 收藏人次:155468
清朝咸豐3年(1853),舺地區(今萬華)移民由於信仰不同、爭奪商業利益而爆發的大規模械鬥。目錄1 背景2 經過3 與頂下郊拚有關的廟宇3.1 舺龍山寺3.2 舺祖師廟3.3 霞海城隍廟4 參考書目 背景清代舺地區的移民主要有閩南人、泉州三邑人(晉江、南安、惠安)、泉州安溪人、泉州同安人。臺灣俗...
成功高中     
瀏覽人次:3288 收藏人次:0
成立時間而定的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大正11年(1922年)5月8日以地方人士之倡議,設校於萬華的舺清水祖師廟(臺北市萬華區康定路),大正14年(1925年)於臺北市中正區創建校舍,翌年夏落成遷入啟用,並訂5月17日鄭成功登陸臺灣之日為校慶。 1946年改名為臺灣省立臺北成功中學。因校址在濟南路,成功校友及學生習慣稱成功高中為「濟城」,並以「濟城墨客」或「濟城才子」自居,為大台北地區的知名高中。目錄1 學校特色1.1 成功儀隊及學生服務隊1.2 社團發展1.3 著名館藏1.4 校際交流1.5 國際交流1.6 升學方面...
劉銘傳     
瀏覽人次:1787 收藏人次:326652
人首先發現台灣北部山地適合種植茶葉,於是在大稻埕設立茶葉洋行,以美國為主要的外銷對象。大稻埕本來只是舺附近的小村莊,因為茶葉的集散與加工,到十九世紀末,已經是僅次於台南的全台第二大城。當時的一份記載說:「茶皆集於大稻埕,每至夏月,開場列肆,柬別精惡,受雇婦女,千百成群。」可說是盛況空前。在一八八零年代,茶占了北部出口總值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此外,樟腦和南部蔗糖的輸出也同時激增,成為世界的主要產地。台灣的對外貿易雖因開港而大幅成長,但島內的交通設施卻不能支持貿易的快速成長,於是清廷便派巡撫前來從事現代化建設。 劉銘傳在台灣...
    
瀏覽人次:1733 收藏人次:527037
柔弱、柔軟。通「軟」。《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僕雖怯耎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唐.李賀〈南園〉詩一三首之九:「泉沙耎臥鴛鴦暖,曲岸迴篙舴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