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蓄意     
瀏覽人次:2721 收藏人次:653504
蘊積已久的意念。唐.開元宮人〈袍中〉詩:「蓄意添多線,含情更著綿。」也作「蓄念」。
蓄意破壞系統者     
瀏覽人次:186 收藏人次:0
指故意造成作業系統損壞並使其無法正常運作的人。
    
瀏覽人次:20490 收藏人次:4819830
心思、想法。如:「心意」、「意思」、「意見」、「隨意」、「詞不達意」。
料想、推測。如:「意外」、「意料」、「意想不到」。
情趣。如:「古意盎然」、「詩情畫意」。
情態。如:「睡意」、「醉意」。
願望。如:「滿意」、「稱心如意」、「差強人意」。
    
瀏覽人次:10777 收藏人次:1278943
2.蘊藏、不表露。如:「含蓄」、「蓄意」。
草菅人命     
瀏覽人次:36612 收藏人次:1300552
是砍頭、割鼻子,就是誅殺三族的事情。所以胡亥今天才繼位,明天就射殺人。對於盡忠進諫的臣子,認為他們是蓄意毀謗;對於有深謀遠慮的臣子,認為他們在妖言惑眾。所以把殺人的事當作像割野草一樣。這難道是因為胡亥的天性本就邪惡嗎?其實不然,而是當初教導他的人,沒有教他走上正道,沒有教導他處世為人的道理,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後來「草菅人命」這句成語就從這段故事中「視殺人如艾草菅然」(把殺人看成割野草一樣)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輕視人命,任意加以殘害。
心理防衛機轉_(defense_mechanism)     
瀏覽人次:16411 收藏人次:483441
2 分類2.1 按照心理成熟度分類2.2 按行為性質分類3 參考文獻 自我防禦機制的特徵防禦機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們是無意識的或至少是部分無意識的,真正的防禦機制是無意識進行的。 防禦機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過自我美化(價值提高)而保護自己及防護自己免於受傷害。從它的作用和性質來看,可分為積極的防禦機制和消極的防禦機制兩種。 防禦機制似有自我欺騙的性質,即以掩飾或偽裝我們真正的動機,或否認對我們可能引起焦慮的衝動、動作或記憶的存在而起作用。因此,自我防禦機制是藉歪曲知覺、記憶、動作、動機及思維,或完全阻斷某一心理過程而防禦自...
處心積慮     
瀏覽人次:12263 收藏人次:1231759
千方百慮,蓄意已久。《穀梁傳.隱公元年》:「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官場現形記》第四六回:「大少爺見老人家有這許多銀子,自己到不了手,總覺有點難過,變盡方法,總想偷老頭子一票,方才稱心。如此者處心積慮,已非一日。」
司馬昭之心     
瀏覽人次:12119 收藏人次:460205
(歇後語)路人皆知。三國魏曹髦在位時,大將軍司馬昭蓄意篡奪帝位,專擅國政,自為相國,後髦封昭為晉公,加九錫,昭佯辭不受。曹髦憤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見《三國志.卷四.魏書.三少帝紀.高貴鄉公髦紀》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後比喻人所共知的陰謀野心。《宋史.卷四七一.姦臣傳一.安惇傳》:「無君之惡,同司馬昭之心;擅事之跡,過趙高指鹿為馬。」
千方百計     
瀏覽人次:8865 收藏人次:379064
近義:挖空心思,絞盡腦汁,費盡心機,想方設法,處心積慮反義:無所用心辨似: 「千方百計」及「處心積慮」都有費盡心思的意思。 「千方百計」側重於想盡各種辦法;「處心積慮」側重於費時蓄意謀劃。 千方百計 處心積慮 辨似例句 ○ ㄨ 凡事皆須務實,一心只想投機取巧,即使費盡了~,仍然無法獲致成功的。 ㄨ ○ 他對那家公司的經營權~已久,此次不惜花費重金,似乎勢在必得。
日暮途窮     
瀏覽人次:8175 收藏人次:1062821
了太子而事奉平王。可是他覺得平王在日,自然沒有問題,一但平王死了太子建即位,一定不會放過自已,於是便蓄意謀害太子建。先在平王面前屢次說太子建的壞話,使平王逐漸對他疏遠;接著進一步說太子建心懷怨望,將要作亂。平王就把太傅伍奢召來,加以拷問,伍奢就說:  「大王為什麼聽信小人的讒言,而懷疑自已的骨肉呢?」  費無忌在旁,不等平王開口,便搶著說:  「事情己無可懷疑,大王如果不快點辦他們,事情就要發生,大王就垮了。」  平王聽了很憤怒,先把伍奢關起來,再派奮揚去殺太子。奮揚知道太子是無辜的,就暗地裡通知太子逃亡,太子建便逃到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