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20.84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觀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待機會,有所企圖。《左傳.宣公十二年》:「會聞用師,觀釁而動。」
觀釁伺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察對方的破綻,等待機會行動。《三國演義》第七四回:「既定漢中,然後練兵積粟,觀釁伺隙,進可討賊,退可自守。」
觀釁而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待機會想要有所行動。《左傳.宣公十二年》:「會聞用師,觀釁而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如:「觀賞」、「觀光」、「參觀」、「觀看」。
景像、情景。如:「奇觀」、「景觀」、「外觀」、「恢復舊觀」。
看法、意識。如:「觀念」、「主觀」、「人生觀」、「世界觀」。
道觀:道教的寺廟。
小樓及其上之建築物。如:「樓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祭祀時,把牲畜的血塗在器皿上,用來祭祀神靈稱為「釁」。《孟子.梁惠王上》:「將以釁鐘。」宋.陸游〈雪中忽起從戎之興戲作〉詩四首之二:「獸奔鳥散何勞逐,直斬單于釁寶刀。」
2.塗、熏。《國語.齊語》:「比至,三釁,三浴之。」《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豫讓釁面吞炭。」
3.奮動。《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夫小人之性,釁於勇。」
1.裂痕、縫隙。《續漢書志.第一.律曆志上》:「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戶閉,塗釁必周,密布緹縵。」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卷中.鐘》:「若相承遇緩,則先入之質欲凍,後者不粘,釁所由生也。」
2.徵兆、禍兆。《國語.魯語上》:「若鮑氏有釁,吾不圖矣。」《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近覽劉氏傾覆之釁。」
3.嫌隙、爭端。如:「挑釁」、「尋釁」。
4.過失、罪過。《左傳.莊公十四年》:「人無釁焉,妖不自作。」
5.姓。如春秋時魯國有釁夏。
名列前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宣公十二年》夏,六月,晉師救鄭。荀林父將中軍,先縠佐之;士會將上軍,郤克佐之;趙朔將下軍,欒書佐之。趙括、趙嬰齊為中軍大夫,鞏朔、韓穿為上軍大夫,荀首、趙同為下軍大夫,韓厥為司馬。及河,聞鄭既及楚平,桓子欲還,曰:「無及於鄭而勦民,焉用之?楚歸而動,不後。」隨武子曰:「善。會聞用師,觀釁而動。德刑政事典禮不易,不可敵也,不為是征。楚軍討鄭,怒其貳而哀其卑,叛而伐之,服而舍之,德刑成矣。伐叛,刑也;柔服,德也。二者立矣。昔歲入陳,今茲入鄭,民不罷勞,君無怨讟,政有經矣。荊尸而舉,商、農、工、賈不敗其業,而卒乘輯睦,事不奸矣。蒍敖1>為宰2>,擇楚國3>之令典4>,軍行,右轅5>,左追蓐6...
知難而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聞鄭既及楚平,桓子欲還,曰:「無及於鄭而勦民,焉用之?楚歸而動,不後。」隨武子曰:「善。會聞用師,觀釁而動。德刑、政事、典禮不易,不可敵也,不為是征。……德立刑行,政成事時,典從禮順,若之何敵之?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經也。子姑整軍而經武乎!猶有弱而昧者,何必楚?」
經文緯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文德與武功來治理國家。《新唐書.卷一七八.劉蕡傳》:「有藏姦觀釁之心,無仗節死難之誼。豈先王經文緯武之旨邪!」也作「經武緯文」、「緯武經文」。
動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行為舉止。《宋書.卷七二.文九王傳.建平宣簡王宏傳》:「使動止應規,進退中律,然後畜銳觀釁,因時而動,摧敵陷堅,折衝于外。」
練兵積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操練軍隊,屯積糧食。《明史.卷三二○.外國列傳一.朝鮮》:「宜令朝鮮自為守,弔死問孤,練兵積粟,以圖自強。」《三國演義》第七○回:「然後練兵積粟、觀釁伺隙。進可討賊,退可自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