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9.62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觳觫伏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惶恐的認罪。《東周列國志》第五二回:「公子宋隨班行禮,全無觳觫伏罪之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趴著。如:「伏案」、「伏地挺身」。
屈服。如:「伏罪」、「伏法」。
隱藏。如:「伏兵」、「潛伏」、「伏筆」、「埋伏」、「晝伏夜出」。
低下去。如:「起伏不定」、「此起彼伏」。
伏天:盛夏之日。自夏至後第三庚日起,三十日內,稱為「伏天」。前十日為「初伏」,中十日為「中伏」,末十日為「末伏」,總稱為「三伏」,為夏季最熱的時期。或稱為「伏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犯法的行為。如:「犯罪」、「罪行」、「罪狀」、「罪惡」。
過失。如:「賠罪」、「罪過」。
犯法的、有過失的。如:「罪人」、「罪犯」。
痛苦、苦難。如:「受罪」。
刑罰。如:「死罪」、「判罪」。
責備。如:「怪罪」。
觳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恐懼而顫抖的樣子。《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只覺得他神氣不好,十分疑懼,不免露出觳觫的樣子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量詞。古代計算容量的單位。十斗為一觳,後改作五斗為一觳。《周禮.冬官考工記.陶人》:「鬲實五觳,厚半寸脣寸。庾實二觳,厚半寸脣寸。」
參見「觳觫」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觳觫」條。
伏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承認自己的罪。《後漢書.卷三三.馮魴傳》:「汝知悔過伏罪,今一切相赦,聽各反農桑,為令作耳目。」
2.犯罪處了死刑。《史記.卷四三.趙世家》:「晉國有法,始亂者死。夫二子已伏罪而安于獨在。」
3.隱伏未發的罪。《漢書.卷九八.元后傳》:「是歲,新都侯莽告長伏罪與紅陽侯立相連,長下獄死,立就國,語在長傳。」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