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說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自誇。《水滸傳》第二九回:「我卻不是說嘴。憑著我胸中本事,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漢、不明道德的人。」《西遊記》第四二回:「你這猴頭只會說嘴!瓶兒,你也拿不動,怎麼去降妖縛怪?」也作「說口」。
2.胡言亂語。《金瓶梅》第四六回:「賊奴才還要說嘴哩!我可不這裡閑著,和你犯牙兒哩!」
說嘴郎中無好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喜歡誇口吹噓的人並沒有真本領。《何典》第三回:「村東頭有個試藥郎中。他自己誇口說手到病除的,但只怕說嘴郎中無好藥。」也作「說嘴郎中沒好藥賣」。
說嘴打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誇口的人偏偏自己出醜。《紅樓夢》第七四回:「老不死的娼婦,怎麼造下孽了!說嘴打嘴,現世現報在人眼裡。」
彈空說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憑空誇口,說大話。《警世通言.卷二.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莫要彈空說嘴,假如不幸我莊周死後,你這般如花似玉的年紀,難道捱得過三年五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話語表達自己的意思。如:「說話」。
言論、道理。如:「學說」、「著書立說」。
解釋。如:「說明」、「說理」、「解說」、「說清楚」。
責備。如:「我剛剛說了他一頓。」
談論。如:「談天說地」、「談古說今」。
介紹親事。如:「說媒」、「說親事」。
文體的名稱。如:「小說」、「偵探小說」、「少年小說」、「長篇小說」。
用言語勸說別人,讓他聽從或採納自己的意見。如:「說服」、「說客」、「遊說」。
喜悅。通「悅」。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動物的口。如:「嘴巴」、「嘴脣」、「狗嘴吐不出象牙來。」
器物上形狀或功能似嘴的部位。如:「壺嘴」、「瓶嘴」。
突出如口的地形。如:「山嘴」、「沙嘴」。
說話。如:「多嘴」、「貧嘴」。
無中生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家指萬有生於虛。語本《老子》第四○章:「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後多以無中生有指本無其事憑空造作。《水滸傳》第三四回:「量花榮如何肯反背朝廷?實被劉高這廝無中生有,官報私仇。」《孤本元明雜劇.度黃龍.第一折》:「你兩個無中生有,胡說了這一日,把我餓的來肝腸寸斷,你還說嘴哩!」
花言巧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 huā yǔ釋義︰即「花言巧語」。見「花言巧語」條。 01.《崇禎本金瓶梅.第七五回》:「好個說嘴的貨,我聽不上你這巧言花語,可可兒就是熱著我來!」
張口結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但沒有學成,反而將自己原有的學問失去了。公孫龍聽了魏牟的話後,「口呿而不合,舌舉而不下」,意思是說嘴巴張開而合不攏,舌頭舉起卻放不下,也就是張口結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典源又見《莊子.天運》。內容敘述孔子與老子討論「仁義」,孔子聽了老子博大的見解後,「口張而不能嗋」(嗋,音ㄒㄧㄝˊ,合、閉。)意思是說嘴巴張開閉不起來,不知如何回答。後來「張口結舌」這句成語就從莊子「口呿而不合,舌舉而不下」、「口張而不能嗋」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恐懼慌張,或理屈說不出話的樣子。
巧言花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花言巧語」。見「花言巧語」條。01.《崇禎本金瓶梅》第七五回:「好個說嘴的貨,我聽不上你這巧言花語,可可兒就是熱著我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