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48.07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負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商時的伊尹原來是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為一庖人。他背負鼎俎,以滋味遊說湯,湯因而任以為相。後來伊尹助湯滅了夏桀。見《史記.卷三.殷本紀》。
負鼎之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鼎,古代傳國之寶器。「負鼎之願」比喻擔負輔佐君王大任的願望。《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及定節立謀,以干時主,將懷負鼎之願,蓋為千載之遇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用來烹煮食物的金屬器具。圓腹、三足兩耳,亦有四足的方鼎。盛行於商、周時代。如:「鼎鼐」、「鼎鑊」、「列鼎而食」。
古代傳國的寶器,作為王位、帝業的象徵。如:「問鼎中原」。
盛大。如:「鼎力相助」、「鼎鼎大名」。
方當、正當。如:「鼎盛」。
借指三公、宰相、重臣等高位。如:「臺鼎」、「鼎輔」。
古代烹殺罪人的刑具。
比喻三方對峙。如:「三國鼎立」、「鼎足而居」、「勢成鼎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肩背物。如:「負薪」、「負荊請罪」。
背棄、違背。如:「辜負」、「忘恩負義」。
與「正」相反。如:「負電」、「負極」、「負數」。
憑仗。如:「自負」。
擔荷、承擔。如:「身負重任」。
靠、背對。如:「負山面海」。
遭受。如:「負傷」。
享有。如:「素負盛名」。
虧欠、拖欠。如:「負債」。
失敗。如:「勝負分明」、「不分勝負」。
排山倒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迴山倒海注音︰ㄏㄨㄟˊ ㄕㄢ ㄉㄠˇ ㄏㄞˇ漢語拼音︰huí shān dǎo hǎi釋義︰猶「排山倒海」。見「排山倒海」條。 01.《太平御覽.卷九二.皇王部.孝獻皇帝》引袁山松《後漢書》:「曹氏始於勤王,終至滔天,遂力制群雄,負鼎而趨。然因其利器,假而不反,迴山倒海,遂移天日。」(源) 參考詞語︰回山倒海注音︰ㄏㄨㄟˊ ㄕㄢ ㄉㄠˋ ㄏㄞˇ漢語拼音︰huí shān dào hǎi釋義︰猶「排山倒海」。見「排山倒海」條。 01.《魏書.卷五四.高閭列傳》:「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騎數十萬南臨瓜步,諸郡盡降,而盱眙小城,攻而弗克。」 參考詞語︰迴山轉海注音︰ㄏㄨㄟˊ ㄕㄢ ㄓ...
席不暇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無不任,時無不應,官無隱事,國無遺利,所以衣寒食飢,養老弱而息勞倦也。若以布衣徒步之人觀之,則伊尹負鼎而干湯,呂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轉鬻,管仲束縛,孔子2>無黔突3>,墨子4>無煖席5>。是以聖人6>不高山,不廣河7>,蒙恥辱以干8>世主,非以貪祿慕位,欲事起天下利而除萬民之害。蓋聞傳書曰:神農憔悴,堯瘦臞,舜黴黑,禹胼胝。由此觀之,則聖人之憂勞百姓甚矣!故自天子以下至於庶人,四胑不動,思慮不用,事治求澹者,未之聞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班固〈答賓戲〉。 (2)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
天涯海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陳.徐陵〈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據《文苑英華.卷六八二.邊防上》引)年號武平,國即清晏,君之聞此,寧不欣躍。但昔緣王事,遊踐貴鄉,日想山川,依然舊識。吾既忝荷朝私,位逾臺袞,身持帝王之柄,手握天下之圖。故鄉如此,誠為衣繡,故人不見,還同宵錦。天涯藐藐1>,地角悠悠2>,言面無由,但以情企。今者王猷帝載,化被無垠,浮海窮山,罔不咸格,投竿負鼎,馳步蒼龍,崖穴丘園,爭趨金馬,君之才具,信美登朝,如戀本鄉,不能遊宦,門中子弟,望遣來儀,當為申聞。 〔注解〕 (1) 藐藐:曠遠廣大的樣子。 (2) 悠悠:眇遠無盡的樣子。
恥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羞恥侮辱。《文選.賈誼.過秦論》:「故伊尹蒙恥辱,負鼎俎,和五味以干湯。」
席不暇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無不任,時無不應,官無隱事,國無遺利,所以衣寒食飢,養老弱而息勞倦也。若以布衣徒步之人觀之,則伊尹負鼎而干湯,呂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轉鬻,管仲束縛,孔子2>無黔突3>,墨子4>無煖席5>。是以聖人6>不高山,不廣河7>,蒙恥辱以干8>世主,非以貪祿慕位,欲事起天下利而除萬民之害。蓋聞傳書曰:神農憔悴,堯瘦臞,舜黴黑,禹胼胝。由此觀之,則聖人之憂勞百姓甚矣!故自天子以下至於庶人,四胑不動,思慮不用,事治求澹者,未之聞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班固〈答賓戲〉。 (2)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
孔席不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無不任,時無不應,官無隱事,國無遺利,所以衣寒食飢,養老弱而息勞倦也。若以布衣徒步之人觀之,則伊尹負鼎而干湯,呂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轉鬻,管仲束縛,孔子2>無黔突3>,墨子4>無煖席5>。是以聖人6>不高山,不廣河7>,蒙恥辱以干8>世主,非以貪祿慕位,欲事起天下利而除萬民之害。蓋聞傳書曰:神農憔悴,堯瘦臞,舜黴黑,禹胼胝。由此觀之,則聖人之憂勞百姓甚矣!故自天子以下至於庶人,四胑不動,思慮不用,事治求澹者,未之聞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班固〈答賓戲〉。 (2)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