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踢毬     
瀏覽人次:162 收藏人次:0
一種古代的踢球遊戲。參見「蹴鞠」條。《紅樓夢》第二八回:「可巧門上小廝在甬路底下踢毬。」
    
瀏覽人次:18476 收藏人次:1589269
用腳觸擊。如:「踢人」、「踢球」、「踢踏」。
踢皮球:A>一種遊戲。舉腳觸擊皮球,使球移動。如:「不要在街上玩踢皮球的遊戲,太危險了!」B>比喻互相推卸責任。如:「垃圾場問題,縣市互踢皮球,問題仍未解決。」
    
瀏覽人次:5194 收藏人次:310144
古代一種遊戲用的圓球。用皮革做成,內部以毛充填。可供腳踢、拍擊、投擲等。
泛指圓形成團的物體。如:「花毬」、「絲毬」。
蹴鞠     
瀏覽人次:2825 收藏人次:248338
一種古代踢球遊戲,類似現今的踢足球。根據《事物紀原》的記載,起源於黃帝時代,流行於漢唐,宋代發展到巔峰,明清逐漸衰微。現在的踢毽子還留有蹴鞠的影子。明汪雲程著有《蹴鞠圖譜》,記載唐宋到元明間蹴鞠的比賽、遊戲的方法,以及球場的形式、規例。唐.杜甫〈清明〉詩二首之二:「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也作「踢鞠」、「踢毬」、「踢圓」、「蹴踘」、「蹴圓」。
閑閑     
瀏覽人次:1196 收藏人次:0
4.小孩學說話時的聲音。《金瓶梅》第三五回:「平安兒從新做了小孩兒,纔學閑閑。他又會頑,成日只踢毬兒耍子。」
五花爨弄     
瀏覽人次:1012 收藏人次:154697
金元時流行於北方的戲劇。一般由末泥、引戲、副淨、副末、裝孤五人組成演出,故稱為「五花爨弄」。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五.院本名目》:「院本則五人:一曰副淨,……一曰副末,……一曰引戲,一曰末泥,一曰孤裝。又謂之五花爨弄。」《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凡一應吹簫、打鼓、踢毬、放彈、勾欄、傀儡、五花爨弄諸般戲具,盡皆施呈。」
捺定性子     
瀏覽人次:404 收藏人次:0
壓住脾氣。有忍耐、勉強的意味。《儒林外史》第二回:「那些孩子就像蠢牛一般,一時照顧不到,就溜到外邊去打瓦踢毬,每日淘氣不了。周進只得捺定性子,坐著教導。」
步打     
瀏覽人次:156 收藏人次:0
踢毬,徒步打球。為古代軍中球戲,唐宋時盛行於宮中。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一:「僖宗皇帝好蹴毬、鬥雞為樂,自以能於步打,謂俳優石野豬曰:『朕若作步打進士,亦合得一狀元。』」也作「步擊」。
打瓦     
瀏覽人次:153 收藏人次:0
1.孩童投擲瓦塊的遊戲。《儒林外史》第二回:「那些孩子就像蠢牛一般,一時照顧不到,就溜到外邊去打瓦踢毬,每日淘氣不了。」
打彈     
瀏覽人次:147 收藏人次:0
球類運動用語。用棒捶球。以將球擊入遠處的窩穴中為勝。《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二出》:「築毬打彈謾徒勞,設意品笙簫。」《水滸傳》第二回:「踢毬打彈,品竹調絲,吹彈歌舞,自不必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