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退     
瀏覽人次:6215 收藏人次:3921240
1.向後倒行、移動。與「進」相對。如:「後退」、「撤退」、「進退兩難」、「以退為進」、「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2.畏縮。如:「退縮不前」。《論語.先進》:「求也退,故進之。」
3.謙讓。如:「謙退」、「退讓」。《晉書.卷三七.宗室列傳.安平獻王孚》:「宣帝執政,常自退損。」
4.離去、離開。如:「退席」、「遲到早退」、「功成身退」。
5.辭去職務。如:「退休」。《史記.卷三一.吳太伯世家》:「子胥退而耕於野。」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不敢以其不勝任而輒退之。」
6.取消、解除。如:「退約」、「退租」、「退婚」。《紅樓夢》第一六回:「聞得父母退了前夫,它便一根麻繩,悄悄的自縊了。」
7.脫去、除去。如:「退毛」。《西遊記》第二三回:「把他且浸在後邊淨水池中,浸退了毛衣,使鹽醃著,使陰天下酒。」
8.減損、消失、衰減。如:「退燒」、「退色」、「衰退」。《左傳.昭公三年》:「火中,寒暑乃退。」宋.蘇軾〈雪後書北臺壁〉詩二首之二:「老病自嗟詩力退,空吟冰柱憶劉叉。」
9.歸還。如:「退貨」、「退票」、「多退少補」。《紅樓夢》第五七回:「這丫頭今兒不瘋了!怎麼去了幾日,忽然變了一個人。我明兒必回老太太,退回你去,我不敢要你了。」
退避三舍     
瀏覽人次:28218 收藏人次:3153155
比喻遇到實力很強的對手,為避免正面衝突折損太多,乃主動讓步,不與人爭。參見「辟君三舍」條。《儒林外史》第一○回:「賢姪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退避三舍矣。」《鏡花緣》第五六回:「非獨本郡眾人所不能及,即天下閨才,亦當退避三舍哩!」
急流勇退     
瀏覽人次:18659 收藏人次:1535264
在湍急的水勢中,當機立斷回舟退出。比喻人處於得意順遂時,能見機功成身退,以求明哲保身。宋.蘇軾〈贈善相程杰〉詩:「火色上騰雖有數,急流勇退豈無人?」《醒世恆言.卷二.三孝廉讓產立高名》:「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既無出類拔萃之才,宜急流勇退,以避賢路。」也作「勇退激流」。
退維谷     
瀏覽人次:14161 收藏人次:1271009
谷,比喻困境。進退維谷形容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詩經.大雅.桑柔》:「人亦有言,進退維谷。」《文明小史》第五回:「卻說柳知府先受了眾紳士的排揎,接著洋人見面又勒逼他定要辦人,真弄得他左右危難,進退維谷。」
退堂鼓     
瀏覽人次:9862 收藏人次:585206
1.古代縣官退堂擊鼓。《蕩寇志》第二四回:「天錫隨著那承局參見了,遞上由冊摺子,賀太平看了,打退堂鼓。」
2.比喻放棄、半途而廢。《官場現形記》第五七回:「如今聽說要拿他們作出頭的人,早已一半都打了退堂鼓了。」
功成身退     
瀏覽人次:8995 收藏人次:341033
功業成就後,就退休歸隱。《後漢書.卷一六.鄧禹傳》:「功成身退,讓國遜位,歷世外戚,無與為比。」也作「功遂身退」、「身退功成」。
退為進     
瀏覽人次:4915 收藏人次:220330
表面上退讓,實則藉此作為進攻或晉升的手段、方法。漢.揚雄《法言.君子》:「昔乎顏淵以退為進,天下鮮儷焉。」《明史.卷二二九.王用汲傳》:「即炌當世宗朝,亦養病十餘年。後夤緣攀附,驟列要津。以退為進,宜莫如炌。」
退化作用(Regression)     
瀏覽人次:4649 收藏人次:0
定義退化作用也稱「逆退機轉」。是指個體由於受到某些危險、衝突的推動,或遭受嚴重打擊時,其行為倒退至發展的早期(較不成熟)階段,改以較幼稚的行為方式以及態度表現,以暫時獲得安全而消除焦慮、痛苦。尤其在個人面臨巨大壓力或新挑戰時,很容易以不成熟、不恰當的行為回應。個體成長的過程中,幼稚的行為舉止漸漸被較成熟懂事的言行所取代,這是正常的發展狀態。然而當外在壓力事件過大,個體無法解...
退而求其次     
瀏覽人次:4300 收藏人次:176725
凡事若不能要求到極致,只有在次一級處,尋求滿足。如:「本來想買件長外套,但實在太貴了,只有退而求其次,以夾克勉強充數了。」
知難而退     
瀏覽人次:4300 收藏人次:125891
本指作戰時隨機應變,遇形勢不利則退卻。《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後泛指行事遇到困難退縮不前或應伺機退卻。唐.皇甫湜〈答李生第二書〉:「夫無難而退,謙也;知難而退,宜也,非謙也。」宋.楊萬里〈答本路安撫張尚書〉:「某不才多病之身,一生寡偶,幾覆車於太行,沉舟於呂梁,知難而退,棄官九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