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0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避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避開妖邪。如:「多數的中國人認為玉可以避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正的。如:「邪惡」、「邪念」、「邪事」、「邪說」、「邪魔歪道」。
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如:「改邪歸正」、「邪不勝正」。
怪異、不合常理。如:「這事很邪門,要小心應付才行!」
人們無法理解的怪異事件。如:「中邪」、「百邪不侵」。
中醫稱足以傷人致病的四時之氣或環境因素。如:「風邪」、「寒邪」。
文言文裡,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同「耶」。如:「是邪?非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閃躲、逃離。如:「避雨」、「躲避」、「閃避」、「避世」、「避風頭」。
免除、防止。如:「避免」、「避孕」、「避雷針」。
茱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吳茱萸、食茱萸、山茱萸三種植物的通稱。舊時風俗於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折茱萸插頭,可以避邪。[例]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佛法導向光明坦途,趨避邪惡黑暗,故稱佛法為「燈」。唐.杜甫〈望牛頭寺〉詩:「傳燈無白日,布地有黃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一種道士用來避邪、驅使鬼神的神祕文字。如:「符咒」。《抱朴子.內篇.登陟》:「帶昇山符,出門作周身三五法。」
桃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相傳有神荼、鬱壘二神,能捉百鬼,因此,新年時於門旁設兩塊桃木板,上面書寫二神之名或畫上其圖像,用以驅鬼避邪。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帖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端午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傳統民俗節日之一。相傳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在農曆五月五日自投汨羅江而死,後世為紀念他而有包粽子及龍舟競渡等風俗。[例]據說端午節時在門上插艾草和菖蒲,有避邪的效果。 △蒲節、端陽節、天中節、重午節、五月節
納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避邪致祥。《三國志.卷三.魏書.明帝紀》:「初,青龍三年中,壽春農民妻自言為天神所下,命為登女,當營衛帝室,蠲邪納福。」
蒲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曆五月。因端午節在五月,家家戶戶懸菖蒲於門楣,故稱農曆五月為「蒲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