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鉏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春秋晉人,生卒年不詳。晉靈公惡趙盾強諫,使鉏麑殺之。麑往,見盾盛服將朝,因時尚早,坐而假寐,麑以盾為賢,不忍殺,但無以回報,遂觸槐而死。見《左傳.宣公二年》。
鉏麑觸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晉人鉏麑不忍殺害趙盾而觸槐自殺的故事。參見「鉏麑」條。《幼學瓊林.卷四.花木類》:「鉏麑觸槐,不忍賊民之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翻土、除草的農具。《文選.賈誼.過秦論》:「鉏櫌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後漢書.卷八一.獨行傳.李善傳》:「乃脫朝服,持鉏去草。」
1.用鋤頭整治田地。唐.戴叔倫〈屯田詞〉:「麥苗漸長天苦晴,土乾确确鉏不得。」
2.誅滅、剷除。《史記.卷一六.秦楚之際月表》:「銷鋒鏑,鉏豪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狻麑:即獅子。也作「狻猊」。
2.小鹿。通「麛」。唐.柳宗元〈三戒.臨江之麑〉:「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
殺身成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舊唐書.卷一八七.忠義列傳上.序》:「有若仲由之結纓,鉏麑之觸樹,紀信之蹈火,豫讓之斬衣,此所謂殺身成仁,臨難不苟者也。」
路無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社會風氣良好。參見「道不拾遺」條。《孔子家語.卷一.相魯》:「長幼異食,強弱異任,男女別塗,路無拾遺。」明.徐元《八義記.鉏麑觸槐》:「今夕拜告神祇,願滿朝文武,各依官職,讒言不入,運民路無拾遺。」也作「道不拾遺」、「路不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