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12.5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金槍魚科。體長達一公尺,呈紡錘形,藍色,背側有淺色斑條,腹側具褐色縱條。頭大,口尖,尾細小。游泳迅速,以小魚和浮游甲殼類為食。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中。
白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ula leucogaster
體長75~80公分。腳、喙藍灰色,頭頸部;背部、翼及尾羽為黑褐色,胸腹部白色,很容易辨認。另有一種亞種的頭部為淡褐色。
共4亞種,分布於全球熱帶、亞熱帶海洋。
常結群於海面上低飛,或停在海面上捕食魚類,或潛入水中捕魚或是軟體動物,喜歡停棲於樹上。常常與紅腳鳥(Red-footed Booby, Sula sula)及藍臉鳥(Masked Booby, S. dactylatra)一起繁殖,但是為了避免競爭,覓食區較其他兩種靠近岸邊。大部分時間都在海上飛行,部分的求偶儀式也是在空中進行。在大多數地區,每年3~4月繁殖,但是在大西洋的亞述森群島,則遇到食物豐盛時就會繁殖。主要的繁殖地點為海洋小島的懸崖、石縫內或是陡坡。
鳥綱(Class Aves)
鵜形目(Order Pelecaniformes)
鳥科(Family Sul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全蹼目鳥科。大小如鵝,嘴堅硬,尖端漸細並稍向下彎,頸短,被毛。常成群在海面上捕食魚類,並築巢於岩石或峭壁上。
圓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uxis rochei (Risso, 1810)
體紡錘形,橫斷面近圓形;體側胸甲較長,綿延至背鰭第二離鰭下方側線。體背藍綠色有不規則斑紋。長達55公分。
世界溫熱帶海域。
沿海表層洄游性。
食用,惟不宜生食。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鯖亞目(Suborder Scom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鯖科(Family Scombridae),Mackerels,Tunas
紅點螵蛸節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紅點螵蛸節蟲因為翅鞘上有兩個明顯的大紅斑而得名,也是本種最容易辨識的特徵。體長2.8–3.3mm,全體黑色,前胸背板兩側被覆金黃色的長毛,翅鞘有兩個大紅斑,足亦為紅色。觸角末端膨大成半球形。
紅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ula sula
體長71~69公分。全身最顯眼的部位是鮮紅色的腳。喙藍灰色。體色則變化多,白色型頭部淡黃色,飛羽黑色,其餘全身羽毛白色;褐色型全身褐色,飛羽深褐色;也有部分個體是褐色型但是尾羽白色,或是軀幹白色,翼褐色。
共3亞種,分布於全球熱帶海洋。
棲息於人煙稀少的海島上,白天成群在海洋上高飛搜尋魚群,遇到目標立即收翅衝入水中捕食。其他種的鳥大多築巢於地面,但是紅腳鳥築巢於樹上,這習性使得牠的巢比較不容易受到人類的干擾。在四季較不分明的熱帶地區,紅腳鳥並無特定的繁殖期節,而是等到食物豐富的時候繁殖,不過常常有幼鳥在離巢前就遇到食物不足的狀況,導致繁殖成功率頗低。位於西沙群島的族群則於每年3~4月繁殖。幼鳥的腳為黃色,喙黑褐色,頗易辨認。離巢的幼鳥往往遠離出生地達數百公里。本種於分部布範圍中普遍可見,可能是鳥科中數量最多的一種。
鳥綱(Class Aves)
鵜形目(Order Pelecaniformes)
鳥科(Family Sulidae)
粉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ula abbotti
體長79公分。眼周圍黑色,頭部、頸部、胸部及腹部為白色,翼羽及尾羽黑色。喙先端黑色,雄鳥喙粉藍色,雌鳥喙粉紅色。
分布於東印度洋。
粉嘴鳥是鳥家族之中美麗而獨特的一群,也是數量最少的。僅於印度洋上的聖誕節島繁殖,築巢於熱帶雨林的樹冠層之下。據估計族群數量不超過3,000對。島上30%的熱帶雨林因為磷酸鹽礦的開採而被破壞,其餘的地區大多被劃入國家公園加以保護。族群數量少的原因之一是繁殖率低。4~7月為產卵期,每次產卵1枚,但是孵化期及育幼期甚長,幼鳥需餵食22週之後才能離巢,另外需要餵食33週之後才能自巢樹飛離,這意味著每年11月至3月印度洋吹起季節風的時候,成島及幼鳥都必須待在島上面對強風及食物不足的危險。而如此長的育幼期使得許多成鳥每兩年才繁殖一次。其他鳥的亞成鳥羽色和成鳥相差很多,但是粉嘴鳥的亞成鳥羽色和成鳥的...
T0000000651--鳥綱(Class Aves)
T0000000674--鵜形目(Order Pelecaniformes)
T0000000677--鳥科(Family Sul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Katswonus pelamis (Linnaeus, 1758)
兩頜齒毛絨狀,鋤骨與口蓋骨均無齒;胸甲極為發達。體鉛綠色腹面銀白色,有若干深色縱帶。長達1公尺。
世界溫帶及熱帶海域。
棲息透明度高之黑潮流域,為外海表層性洄游性魚類,以小魚如鯷類為主食。春季向北方洄游,游泳能力強。
食用,為製造節之主要原料,惟近年來產量銳減。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鯖亞目(Suborder Scom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鯖科(Family Scombridae),Mackerels,Tuna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紡錘形,橫切面近圓形,背緣和腹緣弧形隆起;尾柄細短,平扁,兩側各具一發達的中央隆起脊,尾鰭基部兩側另具2條小的側隆起脊。頭中大,稍側扁。吻尖,大於眼徑。眼較小,位近頭的背緣。口中大,端位,斜裂;上下頜等長,上下頜齒絨毛狀;鋤骨和腭骨亦具細齒1列,舌上則無齒。第一鰓弓上之鰓耙數為29-34。體在胸甲部及側線前部被圓鱗,其餘皆裸露無鱗;左右腹鰭間具2大鱗瓣;側線完全,沿背側延伸,稍呈波形彎曲,伸達尾鰭基。第一背鰭具硬棘XI-XV,與第二背鰭起點距離近,其後具8-10個離鰭;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尾鰭新月形。體背側深藍色,有十餘條暗色斜帶;胸部無鱗區常具3-4個黑色暗斑。全世界本屬共有三種,台灣僅產...
藍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約86cm。全身大部分為白色,臉部及喙基青黑色,飛羽黑色,尾黑褐色。喙淡黃色或黃綠色。腳黃色或灰色。飛行時雙翼黑白對比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