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啄木鳥。《爾雅.釋鳥》:「,斲木。」晉.郭璞.注:「口如錐,長數寸,常斲樹食蟲,因名云。」
地啄木(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Jynx torquilla
體長16~17公分。羽色複雜,為鼠灰色摻有褐色和米色斑點,喉部和上胸部具條紋,頭至背中央有一條黑色縱線。喙短而尖,尾非常長,具條紋。歐洲南部族群色澤較暗,具較濃密的條紋;非洲北部族群喉部為白色;喜馬拉雅山族群中的繁殖個體有較濃密的條紋。
共4亞種,分布於歐洲及亞洲北部和中部,往南延伸至喜馬拉雅山區,冬季遷徙至非洲中部和亞洲南部。
棲息於開闊的森林、被開墾過的林地及其邊緣;遷徙時也會在開闊而樹木較少的地方棲息。不善於在垂直表面攀樹和啄木,大多在地面活動;以螞蟻為主食,尤其是幼蟲和蛹,覓食時會用舌頭舔舐地面和枯倒木上的蟻丘和昆蟲,或者利用蹦跳的方式,尾羽稍微上揚,沿著水平或傾斜的枝條進行空中捕食。繁殖期時每對配偶會佔有領域,平時單獨或和家庭成員行動。當競爭或繁殖期鳴唱時,其頭部會舉起、頭冠羽毛直立、尾羽攤開、翼下垂。
鳥綱(Class Aves)
形目(Order Piciformes)
啄木鳥科(Family Picidae)
普通撲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olaptes auratus
體長30~35公分。喙長而尖,背部褐色帶有斑紋,臀部白色,胸部有一新月形的黑色斑紋橫跨,腹部則有明顯的斑點。頭部和翼下羽色隨地理分布而有所變異。幼鳥羽軸較淡,色澤和斑點變化較大,眼和喙之間具灰黑色斑,雄幼鳥頭後方大多具有紅色斑點,部分頭前方也有紅斑。
共4亞種,分布於北美洲和中美洲及西印度群島。自海平面分布至海拔2,100公尺,墨西哥地區甚至到海拔3,300公尺處。
棲息於開闊的林地、公園、農地或森林邊緣。多在地面上覓食,例如森林底層、路邊、草坪等,但也會在枯木或枯枝上覓食,螞蟻和其幼蟲為主要的食物,但也會吃其他昆蟲、漿果、種子、殼斗科植物的果實。在地面活動時用跳躍的方式前進,在樹間移動時則像山雀科鳥類的行為。常發出的叫聲為下降的“peah”或“klee-yer”聲,繁殖期到秋季期間也會發出長串的“whit-whit-whit”聲。遷徙時會成對、成家庭或成群移動。
鳥綱(Class Aves)
形目(Order Piciformes)
啄木鳥科(Family Picidae)
燕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elidoptera tenebrosa
體長15公分。頭部、喙、頸部、背部為黑色,腹部為紅褐色,臀部為白色。
共3亞種,分布於南美洲北部,由安地斯山東部往南到玻利維亞北部、巴西南部。
棲息於森林邊緣、熱帶大草原和灌木林,並沿著河流自水平面分布到海拔1,000公尺的山地。常單獨、成對或成3~6隻小群活動。多在森林樹冠層上方覓食,自枝條上飛撲經過的昆蟲,並回到棲枝上覓食。叫聲是微弱的“pi-pu”和“pit-wit-wit”聲。巢築於河岸或道路邊緣的沙堤,挖掘深度有l~2公尺,每窩產l~2枚卵。
鳥綱(Class Aves)
形目(Order Piciformes)
科(Family Bucconidae)
黑喉嚮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ndicator indicator
體長20公分。喙粉紅色,喙基至眼、喉黑褐色,眼下方有一白色斑紋,背部棕色,翼上有白色細紋,腹部棕白色。雌鳥色澤較淡偏褐色,幼鳥喙黑色,腹部黃褐色。
分布於非洲西部、南部以及亞洲東南部,其中包括賽內加爾、衣索比亞、喜馬拉雅山脈、婆羅洲、蘇門答臘。
棲息於樹林、樹木零星分布的開闊地。多單獨活動,但常會和其他鳥類混群覓食。身上的色澤不明顯,平時也不常叫,因此不容易被察覺。發現蜂窩的時候,會拍動尾羽製造聲響來吸引人類、蜜獾、狒狒的注意,然後在一旁安靜地等待這些「助手」將蜂窩打破,再飛下來覓食蜜蠟和蜜蜂幼蟲。其消化系統內具有一種特殊的細菌可以幫助其分解蜜蠟。求偶時雄鳥會在棲枝上鳴唱,該棲枝會被重複使用好幾年。寄生性,托卵對象為其他築巢洞的鳥類,如啄木鳥、擬啄木及食蜂鳥等,剛孵出來且還看不見的幼雛便會利用勾狀的喙去攻擊寄主的幼雛致死,以獨佔寄主親鳥提供的食物。
鳥綱(Class Aves)
形目(Order Piciformes)
嚮蜜科(Family Indicatoridae)
印度嚮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ndicator xanthonotus
體長15公分。全身大致呈灰褐色,前額和眼下方黃色,翼為褐色,其間雜有黑色細紋,後頭部、頸部、胸部灰色,腹部為淡灰色至白色,尾羽為褐色,臀部黃色。雌鳥體型較雄鳥小,色澤也較淡。
共2亞種,分布於亞洲南部及東南部,包括喜馬拉雅山區,自巴基斯坦到緬甸北部。
棲息於森林、懸崖和岩石區域,平時相當安靜,不易被察覺。主食蜜蠟,但目前不清楚是否會指引哺乳動物前往蜂窩。雄鳥會在寄主巢的周圍進行防禦,屬於一夫多妻制,一隻雄鳥會和超過18隻以上的雌鳥交配。
鳥綱(Class Aves)
形目(Order Piciformes)
嚮蜜科(Family Indicatoridae)
白額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onasa morphoeus
體長30公分。除了白色的眼先和紅色的喙之外,全身皆為黑色。
共7亞種,分布於中南美洲,自尼加拉瓜、委內瑞拉西部往南至玻利維亞北部、巴西的亞馬遜河流域。
成小群或和其他鳥類混群於潮濕的熱帶森林、河岸、沼澤和次生林活動。時常變換棲枝,飛行時成直線,快速振翅並帶短暫的滑翔。會安靜地在枝條上等待獵物,利用突擊的方式獵捕飛行中或在植物上的昆蟲為食。愛鳴叫,叫聲是多變化的、轉動的哨音,成群鳴叫時像合唱團般悅耳。巢洞鑿於地面,約1公尺長,有合作生殖的行為,至少6隻成鳥幫忙繁殖。
鳥綱(Class Aves)
形目(Order Piciformes)
科(Family Bucconidae)
白頸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otharchus macrorhynchos
體長25公分。喙黑色,厚重且呈鉤狀,頭部羽毛膨鬆,使得頭部看起來很大,雌雄鳥皆有明顯黑白相間的羽色,頭冠黑色延伸至眼形成黑色過眼帶,頭部其他部位皆為白色,背部、翼和尾羽為黑色,腹部則為白色,胸部具一黑色橫帶。亞成鳥前額和腹部呈淺灰色。
共5亞種,分布於美洲,包括墨西哥南部、中美洲、南美洲玻利維亞北部、巴西東南部、巴拉圭和阿根廷北部。
棲息於潮濕的熱帶森林、開闊的次生林和熱帶草原。會安靜的在突枝上等待獵物,利用突擊的方式捕食飛行中的或在植物上的大型昆蟲,偶而也會吃軍蟻、蜥蜴和小型脊椎動物。平時不常叫,但有時會發出一連串小而細的囀聲。巢洞由雌雄鳥共同挖鑿,築於樹上的白蟻丘。
鳥綱(Class Aves)
形目(Order Piciformes)
科(Family Bucconidae)
大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Jacamerops aurea
體長30公分,為體型最大的偽蜂鳥。喙黑色,長達5公分,頭部和背部為綠色,腹部為紅色,喉部有一白色頸圈,尾羽內側為藍色。亞成鳥外形和成鳥相似,但身上光澤較少。
共4亞種,分布於中南美洲,由哥斯大黎加南部至玻利維亞北部。
棲息於潮濕的熱帶森林、次生林和水邊。常單獨或成對出現,捕食的動作和其他偽蜂鳥比起來較為遲鈍,會安靜的在樹冠層下方的棲枝上等待獵物,利用突擊的方式捕食蝴蝶、甲蟲、蜻蜓,也會撿拾植物上的昆蟲、蜘蛛、蜥蜴、小型脊椎動物。叫聲包括響亮的哨音聲和各式的低音。於距離地面15公尺左右樹上的白蟻丘築巢。
鳥綱(Class Aves)
形目(Order Piciformes)
科(Family Galbulidae)
黑腹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albula dea
體長30公分,中間尾羽長達18公分,比身體還長。雌雄外型相似,飛羽帶有紅棕色、褐色和藍色光澤,頭部、喙皆為黑色,喉部白色,背部綠色,腹部則為深藍色。
共4亞種,分布於南美洲北部和中西部,包括委內瑞拉南部、圭亞納南部到玻利維亞北部。
棲息於潮濕的熱帶森林、森林邊緣、熱帶草原或水流邊緣。常單獨、成對或成小群活動,也會和其他鳥類混群。捕食前會安靜地在棲枝上,頭部前後左右移動搜尋四周,並利用身上羽毛的反光,從背光的方向突然撲向昆蟲等獵物,成功獵捕到時,會啣著獵物飛回之前的棲枝進食。叫聲是一連串的唧唧吱吱聲。於樹上的白蟻丘築巢,每窩2~4枚卵。
鳥綱(Class Aves)
形目(Order Piciformes)
科(Family Galbulida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