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鹿死不擇音     
瀏覽人次:545 收藏人次:0
音,庇蔭之處。「鹿死不擇音」指鹿快死的時候,無暇選擇庇蔭的地方。比喻情況危急,無法慎重考慮安身之道。《左傳.文公十七年》:「又曰:『鹿死不擇音。』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後漢書.卷六五.皇甫張段列傳.皇甫規》:「臣雖汙穢,廉絜無聞,今見覆沒,恥痛實深。傳稱『鹿死不擇音』,謹冒昧略上。」
    
瀏覽人次:31873 收藏人次:10438547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19603 收藏人次:4388383
挑選。如:「選擇」、「擇偶」、「擇期」、「擇善固執」、「飢不擇食」。
    
瀏覽人次:11713 收藏人次:6639629
樹蔭。通「蔭」。《左傳.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擇音,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
    
瀏覽人次:11226 收藏人次:2420937
生命的結束。如:「死亡」、「視死如歸」、「死於非命」、「人死不能復生」。
形容至極的狀態。如:「痛死了!」、「醜死了!」、「氣死我了!」
不靈活的、固執不變通的。如:「死板」、「死腦筋」、「死方法」、「死規矩」、「死心眼」。
失去作用的,不能活動的。如:「死棋」、「死會」、「死殘」。
堅決的。如:「死守」、「死等」、「死戰」、「死不認帳」。
不通的。如:「死巷」、「死胡同」。
牢固、固定。如:「這椅子是釘死的。」
靜止不動的。如:「死水」。
罵人的話,有時可表示親暱的意思。如:「死鬼」、「死老頭」、「死傢伙」。
鹿     
瀏覽人次:7883 收藏人次:4049237
一種動物。腿長,性溫和,雄性頭上有角。種類繁多,如麋鹿、梅花鹿等。
鋌而走險     
瀏覽人次:14726 收藏人次:1876536
鋌,快速奔逃。走險,採取冒險的行動。「鋌而走險」指在窮途末路或受逼迫時採取冒險行動或不正當的行為。語出《左傳.文公十七年》。
△「畏首畏尾」、「鹿死不擇音
畏首畏尾     
瀏覽人次:7730 收藏人次:541842
前也畏懼,後也畏懼。語出《左傳.文公十七年》。後用「畏首畏尾」形容疑慮顧忌,膽小怕事。
△「左顧右盼」、「鹿死不擇音」、「鋌而走險」
挺而走險     
瀏覽人次:2686 收藏人次:216616
以過之矣。今大國曰:『爾未逞吾志。』敝邑有亡,無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餘幾?』又曰:『鹿死不擇音。』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1>;不德,則其鹿也,鋌2>而走險,急何能擇?命之罔極,亦知亡矣。將悉敝賦以待於鯈,唯執事命之。」 〔注解〕
(1) 則其人也:此指以人臣之禮相事。則,效法。
(2) 鋌:音ㄊ|ㄥˇ,快速奔走。
畏頭畏尾     
瀏覽人次:779 收藏人次:0
。今大國曰:『爾未逞1>吾志。』敝邑有亡2>,無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餘幾?』又曰:『鹿死不擇音3>。』小國之事4>大國也,德,則5>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6>,急何能擇?命之罔極,亦知亡矣……。」 〔注解〕
(1) 逞:滿足。
(2) 亡:音ㄨㄤˊ,滅亡。
(3) 鹿死不擇音:此句指鄭國如果再受晉國威逼,也許會投靠別國。就像被獵人追趕著的鹿一樣,為了活命,匆忙中就不選擇庇護之所。音,通「蔭」。
(4) 事:侍奉。
(5) 則:效法。
(6) 鋌而走險:在窮途末路或受逼迫時採取冒險行動或不正當的行為。見「鋌而走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