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鼎彝     
瀏覽人次:572 收藏人次:0
功銘鼎彝     
瀏覽人次:430 收藏人次:135539
    
瀏覽人次:30624 收藏人次:6339423
古代用來烹煮食物的金屬器具。圓腹、三足兩耳,亦有四足的方鼎。盛行於商、周時代。如:「鼎鼐」、「鼎鑊」、「列鼎而食」。
古代傳國的寶器,作為王位、帝業的象徵。如:「問鼎中原」。
盛大。如:「鼎力相助」、「鼎鼎大名」。
方當、正當。如:「鼎盛」。
借指三公、宰相、重臣等高位。如:「臺鼎」、「鼎輔」。
古代烹殺罪人的刑具。
比喻三方對峙。如:「三國鼎立」、「鼎足而居」、「勢成鼎足」。
    
瀏覽人次:30462 收藏人次:1845444
饕餮     
瀏覽人次:29446 收藏人次:4772980
1.傳說中一種凶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鐘鼎彝器多刻其頭形以為飾。[例]青銅器上的饕餮面紋,變化眾多。
古色古香     
瀏覽人次:9814 收藏人次:810309
趙希鵠,南宋理宗時人,生卒年不詳。所著《洞天清祿集》,是一本關於考察、鑒賞古文物的作品。依中國的傳統說法,文具也叫文房器物,趙希鵠在書中列了十項之多,有古琴、古硯、古鐘鼎彝器、怪石、筆、墨、紙、畫等,同時論述了鑒賞、收藏、裝裱等方面的經驗。趙希鵠提及辨別畫作真偽的方法:古畫會因為時日久遠,沾染灰塵,而呈現黑色或淡黑色,因此散發出一種古雅的色彩和情調,具有獨特的氣味。如果是後人仿作的,則多為黃色而且色彩鮮明,沒有任何的灰塵與暗淡的色澤。後來「古色古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具有古雅色彩和情調的書畫、器物、建築、藝術品等。另外在北宋和南宋也均有出現「古香」一詞,如北宋.米芾《畫史》:「...
金石     
瀏覽人次:1662 收藏人次:141763
1.金,鐘鼎彞器。石,碑碣石刻。金石指用以頌揚功德的箴銘。《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群臣相與誦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為表經。」《呂氏春秋.慎行論.求人》:「故功德銘於金石,著於盤盂。」
2.鐘磬等樂器。《左傳.襄公九年》:「以金石之樂節之,以先君之祧處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樂府》:「志感絲篁,氣變金石。」
3.兵器。《周禮.秋官.職金》:「凡國有大故而用金石,則掌其令。」
4.比喻意志、情感的堅貞。《後漢書.卷一五.王常傳》:「此家率下江諸將輔翼漢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下》:「危如累卵,設非知遠心如金石,怎成大業?」
向壁虛造     
瀏覽人次:1520 收藏人次:190277
漢.許慎〈說文解字敘〉(據《說文解字.卷一五上》引)壁中書者,魯恭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又北平侯張蒼獻《春秋左氏傳》,郡國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雖叵復見遠流,其詳可得略說也。而世人大共非訾1>,以為好奇者也,故詭更2>正文,鄉壁3>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燿4>於世。 〔注解〕
(1) 非訾:非議詆毀。訾,音ㄗˇ,詆毀。
(2) 詭更:變更。詭,通「恑」,改變。
(3) 鄉壁:對著牆壁。鄉,或作「向」,皆通「嚮」,面對。
(4) 燿:音|ㄠˋ,同「耀」,炫耀。
嚮壁虛造     
瀏覽人次:1225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向壁虛造」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許慎〈說文解字敘〉(據《說文解字.卷一五上》引)壁中書者,魯恭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又北平侯張蒼獻《春秋左氏傳》,郡國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雖叵復見遠流,其詳可得略說也。而世人大共非訾1>,以為好奇者也,故詭更2>正文,鄉壁3>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燿4>於世。 〔注解〕
(1) 非訾:非議詆毀。訾,音ㄗˇ,詆毀。
(2) 詭更:變更。詭,通「恑」,改變。
(3) 鄉壁:對著牆壁。鄉,或作「向」,皆通「嚮」,面對。
(4) 燿:音|ㄠˋ,同「耀」,炫耀。
夔龍     
瀏覽人次:1093 收藏人次:0
1.商代及西周時期,在鐘鼎彞器上所刻鑄的夔和龍形的花紋。
2.相傳為舜的二臣名,夔是樂官,龍是納言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