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69.92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鼠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老鼠奔竄般的驚惶逃走。《三國演義》第六回:「李傕抱頭鼠竄,回見董卓。」
抱頭鼠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像鼠懼人一般,狼狽逃走的樣子。參見「奉頭鼠竄」條。宋.蘇軾〈擬侯公說項羽辭〉:「夫陸賈天下之辯士,吾前日遣之,智窮辭屈,抱頭鼠竄,顛狽而歸,僅以身免。」《儒林外史》第八回:「次年,寧王統兵破了南贛官軍,百姓開了城門,抱頭鼠竄,四散亂走。」
捧頭鼠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像老鼠懼人一般,狼狽逃走的樣子。參見「奉頭鼠竄」條。宋.陸游〈聞虜酋遁歸漠北〉詩:「天威在上賊膽破,捧頭鼠竄吁可哀。」
奉頭鼠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漢之際,張耳、陳餘因細故而斷絕交情,結果張耳捧項嬰頭急遽投奔漢王。典出《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後用以形容像老鼠懼人一般,狼狽逃走的樣子。《漢書.卷四五.蒯通傳》:「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與為刎頸之交,及爭張黶、陳釋之事,常山王奉頭鼠竄,以歸漢王。」《宋史.卷四六八.宦者傳三.童貫傳》:「平生童太師作幾許威望,及臨事乃蓄縮畏懼,奉頭鼠竄,何面目復見天子乎?」也作「抱頭鼠竄」、「捧頭鼠竄」。
鼠竄狼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像老鼠野狼般奔逃。《水滸傳》第六九回:「果然百姓扶老𢴲幼,鼠竄狼奔,都逩東平府來。」也作「鼠攛狼奔」。
狼奔鼠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狼群鼠輩到處流竄。形容人四處奔跑逃竄。明.沈鯨《雙珠記》第一四齣:「忽聞訪察怕如雷,狼奔鼠竄,無由懺悔。」《金瓶梅》第一○○回:「個個攜男抱女,家家閉戶關門。十室九空,不顯鄉村城郭;狼奔鼠竄,那存禮樂衣冠!」
狐奔鼠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非常狼狽的逃竄。《宋書.卷九五.索虜傳》:「或有狐奔鼠竄,逃首北境,而輒便苞納,待之若舊,資其糧仗,縱為寇賊。」《英烈傳》第二一回:「諸部士卒,俱各狐奔鼠竄退去。」
掉頭鼠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像老鼠般的快速逃竄。明.許自昌《水滸記》第一九齣:「他怎肯網開三面謾相遮,教我掉頭鼠竄無寧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逃走、逃跑。如:「流竄」、「竄逃」、「抱頭鼠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動物。俗稱為「老鼠」、「耗子」。體形小,腳短尾長,喜穴居,牙尖齒利,會破壞器物及傳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