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檢索的詞條辭典為: , 檢索類別為:
軟體動物門 (Mollusca),歸屬於本門的生物俗名通稱為軟體動物 (molluscs),語源自拉丁文中的 "molluscus",原意是柔軟的 ("soft");因此,軟體動物指的就是軀體柔軟的無脊椎動物。最初在林奈 (Carolus Linnaeus)所提出生物二名法 (binomial nomenclature) 命名體系中,有殼的軟體動物與其他類別同被歸屬於蠕形動物 (Vermes)中。時至今日,軟體動物門 (Phylum Mollusca) 所涵蓋的種類繁多,包括日常所見的蝸牛、蛞蝓、石鱉、鮑、螺、蜆、牡蠣、蛤、蟶、蚶、硨磲、海兔、象牙貝、章魚、烏賊,以及鸚鵡螺等均屬之;目前已成為動物界中僅次於節肢動物 (Phylum Arthropoda) 的第二大門類:已知的現生軟體動物保守估計總數超過 100,000 種,化石則超過 35,000 種以上。 軟體動物的分布廣泛、生活適應力強,在外部形態也呈現出多樣化,不過一般大多具有柔軟、濕潤而不分節的軀體,可區分為頭、足、軀幹 (內臟團)、外套膜等四個部份: 1. 具口的頭部,通常位於軀體前端,有發達的眼與感覺觸角,但不同類別發育程度則有相當大的差異,例如常見的雙殼貝類就沒有頭的發育;口內有顎片 (mandible) 和齒舌(radula) 構造,齒多為角質,僅雙殼貝類與少數腹足類無齒舌的發育; 2. 足部則由發達肌肉所組成,通常位於腹部,行運動功能,各類別因生活適應而發育不同; 3. 內臟團,則為體內主要器官之所在; 4. 外套膜,包覆於軟體動物軀幹之外,不少種類可經由外套膜表皮的腺細胞分泌堅硬鈣質殼體,藉以保護柔軟軀體。 現今的軟體動物分類,依照體制是否對稱、神經、櫛鰓、齒舌、運動器官等軟體解剖特徵,以及殼體等的發育與樣式差異等,區分為溝腹綱 (Solenogastres)、尾腔綱 (Caudofoveata)、多板綱 (Polyplacophora) 、單板綱 (Monoplacophora)、掘足綱 (Scaphopoda)、雙殼綱 (Bivalvia)、腹足綱 (Gastropoda)、頭足綱 (Cephalopoda)等八個綱。 至於僅有化石紀錄的軟體動物,至少還包括喙殼綱 (Rostroconchia)(附註二)、軟舌螺綱 (Hyolitha) (附註三),以及竹節石綱 (Tentaculita) (附註四) 等三個綱(附註五);因此,軟體動物門就成了至少包含11個綱的大家族了。 不過,也由於生物軟體部分的解剖特徵,在軟體動物的分類上相當重要;所以對於僅存殼體且年代久遠的化石,不同學者的意見便時有差異,甚至對於綱 (Class) 與門 (Phylum) 層級的歸屬主張也有所不同。在寒武紀以後的地層中,幾乎都可發現軟體動物的殼體化石;因此,地質學研究中便經常利用貝類化石來做為地層對比的依據。例如:在中生代與古生代地層研究中,便曾利用各種頭足類來做為指示化石 (index fossils);雙殼貝類中的牡蠣化石,也曾被用來做為北美大西洋岸白堊紀生物地層劃分的依據;直至今日,軟體動物化石仍然是重建古生態、古環境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材料。 |
|
資料來源: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軟體動物門
|
|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詞條名稱 | 詞條連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