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字詞彙表:唐山過台灣
領域 | 450 | 學習階段 | 5 |
---|---|---|---|
學習內容 | 450-Cb-Ⅲ-1 | ||
學年度 | 109學年度上學期 | 年級 | 五年級 |
教科書版本 | 翰林 | 章節 | 第五單元 |
投稿人 | 陳怡君 |
此標籤共 14 筆詞條
詞條名稱 | 詞條解釋 |
---|---|
科舉 | |
反清復明 | |
儒學 | |
私塾 | |
書院 | |
文開書院 | |
一府二鹿三艋舺 | |
瑠公圳 | 位於台北,為清朝乾隆年間由墾戶郭錫瑠興建、用於灌溉台北市東側地區的水道,其興建稍晚於八堡圳。 |
八堡圳 | 位於臺灣的彰化縣,最早建於1709年,1719年完工,取濁水溪之水灌溉八堡農田,是臺灣最古老的埤圳之一。 |
曹公圳 | 是清代由官方主導的最大規模水利工程。總共有90條圳路,灌溉面積達4,582.5甲,乃是大高雄地區最重要的農田灌溉系統。 |
朱一貴事件 | 臺灣知府王珍兼任鳳山知縣,欺壓百姓,需索無度,導致民怨四起。康熙60年(1721年),朱一貴等人於羅漢內門(今高雄縣內門鄉)舉事,自立「中興王」,年號「永和」,曾攻陷臺灣府城。 同時在下淡水溪檳榔林(內埔庄)的客家人杜君英,見到朱一貴的抗清,感到同樣身受滿清高壓統治,也立即響應朱一貴的革命並率同族數百人以武力行動。後清派施世驃、藍廷珍率兵平定,朱一貴被捕處死。 |
林爽文事件 | 乾隆47年(1782年),彰化發生漳泉械鬥。彰化知縣嚴辦大里杙(今臺中縣大里市)會黨,官兵查辦中勒索百姓,致民怨四起,眾推林爽文對抗官府。 乾隆51年(1786年),林爽文等人起義,攻下彰化縣城,建年號「順天」,後臺灣南部天地會領袖莊大田率眾響應。隔年,南北義軍號稱十萬,控制廣大西部地區。清立即派福康安、海蘭察調兵鎮壓,費時一年二個月平定。 林爽文失敗後被捕遭清政府於北京審訊判決凌遲處死。清皇乾隆為了「嘉」獎諸羅義民「義」舉,而將諸羅改名「嘉義」。 |
科舉考試 | 科舉考試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選拔官員制度,它不問家世,不須舉薦,主要以考試成績決定取捨,體現了公開考試、平等競爭、擇優錄取的原則。 |
泉郊會館 | 是商人的辦事處,專門經營台灣與泉州地區之間的貿易,是鹿港規模最大的郊。 |
詞條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