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么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ㄆㄞˊㄏㄤˊㄇㄛˋㄨㄟˇ˙ㄉㄜㄖㄨˊ:「ㄧㄠㄦˊ」、「ㄧㄠㄇㄟˋ」、「ㄧㄠㄕㄨˊ」。
  2. ㄕㄨˋㄇㄨˋㄗˋ˙ㄉㄜㄅㄧㄝˊㄔㄥㄖㄨˊ:「ㄧㄠㄦˋㄙ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么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āo
解釋:
  1. 排行末尾的。
    【例】么兒、么妹、么叔
  2. 數目字一的別稱。
    【例】么二三……。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āo
解釋:
[形]
1.細小。參見「么麼」條。
2.排行最小的。如:「么妹」、「么叔」。
[名]
1.一的別稱。如:「么二三……。」
2.姓。如明代有么謙。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i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數] ] 最小的數字,「一」的另一種稱呼。
同義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ㄧㄠ

1. 小。《說文解字.么部》:「么,小也。」漢.班固《漢書.卷二四下.食貨志》:「(小錢)次七分,三銖,曰『幺錢一十』」唐.顏師古.注:「么,小也。」

2. 貶詞,小物品。如:「么麼」。明.康海《中山狼》第四折:「若沒有個天公筭計,險些兒被么麼得意。」

3. 排行最小者。如:「么妹」、「么叔」。

4. 一之別稱。如:「么二三……。」

5. 姓。如明代有么謙。

㈡ㄇㄚˊ

@A04765

㈢˙ㄇㄚ

@A04765

㈣ㄇㄛˊ

@A04765

㈤˙ㄇㄛ

@A04765

注音: ㈠ㄧㄠ ㈡ㄇㄚˊ ㈢˙ㄇㄚ ㈣ㄇㄛˊ ㈤˙ㄇㄛ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么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