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7 ms
共 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寶珠市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唐賀知章有一次去拜見名叫王老的賣藥者,想向他求得黃老之術,而贈以珠寶。老人得珠後,即令童子拿去換餅,與賀共食。賀正暗自痛惜寶珠被輕用時,老人卻言:「慳吝未除,術何由成?」見《太平廣記.卷四二.賀知章》。後比喻輕財寶、棄貪欲。
|
寶珠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山茶科山茶屬,為茶花之傳統珍貴栽培品種之一,常綠喬木。葉互生,先端尖銳,葉面深綠色。春日開紅花,小而圓形,叢簇如珠。蒴果球形,種子暗褐色。
|
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珍貴的東西。如:「珠寶」、「國寶」、「傳家之寶」、「奇珍異寶」。
珍貴的、稀有的。如:「寶物」、「寶刀」、「寶庫」、「寶典」。
古代的錢幣。如:「元寶」、「通寶」。
尊稱他人的用語。如:「寶號」、「寶眷」。
|
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蚌殼內因進入細沙,蚌體受到刺激生成的珍珠質,包住細沙所凝結而成的圓珠,是珍貴的裝飾品,有天然和人工養殖兩種。如:「珍珠」。
圓形像珠子的東西。如:「眼珠」、「彈珠」、「玻璃珠」。
珠算:用算盤計數的方法。
|
不脛而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韓詩外傳》卷六記載,春秋時,有一天晉國的國君晉平公搭船遊樂,在玩得開心之餘感嘆說:「要如何能招得賢士,與他們共度這良辰美景呢!」這時,划船的船夫盍胥聽到後,趁機跪下回答說:「得不到賢士,是因大王您不愛好他們啊!您看海裡的寶珠、山裡的美玉都沒有腳,您卻能擁有他們,這是因為您喜愛他們啊!而賢士有腳卻不到您身邊來,這完全是因為您不喜歡他們,也難怪您會有招不到賢士的感嘆。」晉平公驚訝地說:「我怎麼會不愛好賢士呢?我門下的食客有好幾千人呢!」盍胥解釋說:「大鳥一展翅可以飛越千里,靠的就是牠的兩隻翅膀,而身上的毛少一點、多一點都不影響飛行。今天大王您那麼多的食客中,應有人才在其中,但您有重用他們嗎?」...
|
池魚之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宋司馬桓有寶珠,後因畏罪出亡,故投珠於池中。景公派人汲乾池水,但尋珠不著,而池魚卻因此而亡。典出《呂氏春秋.孝行覽.必己》。一說為春秋時,宋人名池中魚者,居近城門,城門失火,延及其家。一說為宋城門失火,眾人汲乾池水灌救,致使池乾魚死。俱見《太平御覽.卷九三五.鱗介部.魚上引風俗通》。後比喻無辜卻受牽累而遭禍。明.瞿佑《剪燈新話.卷一.三山福地志》:「汝宜擇地而居,否則恐預池魚之殃。」也作「池魚之禍」。
|
探驪得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驪珠,相傳為藏在驪龍頷下的寶珠。驪龍棲息深淵中,欲取得驪珠,必須潛入深淵,待驪龍入睡後,再俟機竊取。典出《莊子.列禦寇》。本指獲得極為珍貴的寶物。後引申為寫作文章能抓住重點,深得題旨的精髓。也作「探珠驪頷」。
|
樂不可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觀漢記.卷一五.張堪列傳》張堪,字君游。年六歲,受業長安,治梁丘《易》。才美而高,京師號曰「聖童」。……堪與吳漢并力討公孫述,遂破蜀。漢先遣堪入成都,鎮撫吏民。時述珍寶珠玉,委積無數,堪錄簿上官,秋毫無取。堪去蜀郡,乘折轅車,白布被囊。為漁陽太守,有惠政。開治稻田八千餘頃,教民種作,百姓以殷富。童謠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支。」視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光武詔曰:「平陽城李善稱故令范遷於張堪,令人面熱出汗,其賜堪家新繒百匹,以表廉吏。」〔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三一.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張堪》、晉.華嶠《後漢書》(據《北堂書鈔.卷七六.設官部.太守》引)
|
滄海遺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故來看,那在《莊子.天地》裡頭就已經有一則關於「遺珠」的寓言。傳說黃帝到赤水北方遊歷,在路上遺失了寶珠,便派出足智多謀的知去尋找,結果沒有找到;於是又派眼明手快的離朱和喫詬去尋找,還是沒有找到;最後黃帝沒法子,只好派出平時就糊裡糊塗的象罔,結果寶珠卻被他找到了。因此黃帝驚訝道:「我派出那麼多精明幹練的臣子去找寶珠都沒有用,怎麼會被最糊塗的象罔找到了呢?」故事裡的寶珠,其實是代表道家所主張的道,它充塞於天地之間,無法用人的五官或情智來描述、捕捉,如果想要勉強得到,只會離道越來越遠。因此莊子藉著糊塗的象罔找到寶珠,比喻唯有離形去智,方能領悟真道。
|
殃及池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宋國的司馬桓魋曾受到景公的寵信,權傾一時,家財萬貫,還擁有一顆珍貴的寶珠。後來他因犯罪逃亡國外,景公想要那顆寶珠,便派人去問他寶珠的下落,桓魋隨口答說:「我丟到池子裡了。」眾人便將池水排盡找那顆珠子,但卻一無所獲,且因為沒有水,池子裡的魚都乾死了。宋景公為了要找寶珠,排光池水,使池裡的魚受到無辜牽連。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殃及池魚」,比喻無故受到牽累。另外,漢朝應劭的《風俗通義》裡,也有記載「殃及池魚」的不同故事。他寫到「城門失火,禍及池中魚」的來源,一般的說法是:一個看守城門的人,姓池名魚,城門失火時上前撲救,結果被燒死。但有一本《百家書》裡卻是記載:「宋國的城門失火,眾人舀池子裡的...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