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舞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gǔ wǔ |
解釋: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鼓舞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gǔ wǔ |
|
解釋:
1.鼓動。《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我當初實是不知稼穡,受人鼓舞,朝歌暮樂,耗了家私。」 2.鼓勵。《文明小史》第一三回:「知道的說我棄瑕錄用,鼓舞人材。」 3.因為歡悅而興奮。如:「歡欣鼓舞」。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鼓舞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 英文: | Drum Dance |
| 作者: | 高麗娟 |
| 日期: | 2004年11月 |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
名詞解釋: 舞名。緬甸民俗舞,以高腳杯狀的鼓「歐濟」(o-zi)〔參見O-Zi〕為主要伴奏樂器,舞蹈時常伴以歌謠,詞意為男子向女子調情的內容,當鼓樂聲起,歌曲也開始唱。此舞除了以「歐濟」伴奏外,另有似喇叭的「喝尼」(hne),及牧牛者使用似笛的「鄱威」(palwei),二者擔任吹奏樂器;特別的「手拍板」(walethkok)打擊樂器由兩片大竹板做成,互擊以發聲,與單純的「歐濟」聲配合,堪稱絕配。 |
|
|
參照: 《The JVC Anthology of World Music and Dance》. |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鼓舞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屬性: | 名、動 |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相似詞: | 【激勵】、【激勸】、【鼓吹】、【鼓勵】、【鼓動】、【勉勵】、【提倡】、【宣揚】 |
| 對應華語: | 鼓舞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鼓舞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