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261 ms
共 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到。如:「不聞不問」、「所見所聞」、「聞風響應」、「百聞不如一見」。
聽見的事情、消息。如:「新聞」、「趣聞」、「天下奇聞」、「博學多聞」。
用鼻子分辨氣味。如:「聞香下馬」、「你聞到什麼味道沒有?」
傳達報呈。如:「奉聞」。
名譽、名望、名聲。如:「不求聞達」。
|
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用過、第一次用的。與「舊」相對。如:「新衣」、「新車」、「新辦法」。
開始的。如:「新年」、「新學期」。
剛出現或剛開始的。如:「新芽」、「新居」、「新寫的書」、「新買的鞋」。
新的事物。如:「迎新」、「溫故知新」。
形容結婚時的人和物。如:「新娘」、「新房」。
革除舊的、有新的作為。如:「改過自新」、「日新又新」。
朝代名。
|
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關單位的名稱。如:「郵局」、「新聞局」、「警察局」、「教育局」、「電信局」、「人事行政局」。
|
新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報紙、廣播、電視、網際網路、新媒體等對任何足以引起民眾興趣或產生影響的事件,所作的最新而及時的報導。其形式包括消息、通訊稿、特寫、調查報告、圖片、影音、視訊等。
2.新近聽說的事。指社會上最近發生的事情。唐.李咸用〈春日喜逢鄉人劉松〉詩:「舊業久拋耕釣侶,新聞多說戰爭功。」元.楊梓《敬德不伏老》第三折:「新聞到沒有,聞得高麗國差鐵肋金牙下戰書來,單奈尉遲出馬。」
3.新知識。宋.蘇軾〈次韻高要令劉湜峽山寺見寄〉詩:「新聞妙無多,舊學閑可束。」
|
蕭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蕭蕭(1947年-),本名蕭水順,台灣作家,彰化縣社頭鄉出身,以定位臺灣文學為其主要的志願,臺灣當代作家,曾以《太陽神的女兒》散文集獲新聞局優良圖書金鼎獎;其先祖為漢代名臣蕭何及《昭明文選》主編蕭統。作為一個作家、一個詩人以及一個詩的關心者,蕭蕭因具有一分「常懷感謝心」,使得他比別人獻出更多的心力。他自己寫詩之外,更不停的從事著詩的導讀工作,今天新詩日漸受到大眾以及青年朋友的喜愛,蕭蕭的功勞不言而喻。 經歷曾任耕莘青年寫作會詩組指導老師曾任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國文老師曾任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國文老師曾任再興...
|
教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乞丐、叫花子。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二五齣:「雖然這頭髮值錢不多,也只把他做些意兒,恰似教化一般。」也作「叫化」。
2.乞討、行乞。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三折:「哥哥,俺這婆婆害急心疼。有酒麼?教化一鍾兒。」也作「叫化」。
教導感化。《淮南子.泰族》:「德足以教化,行足以隱義。」《西遊記》第二六回:「教化眾僧脫俗緣,指開大道明如電。」
|
余光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62年 台灣,獲中國文藝協會新詩獎1966年 台灣,十大傑出青年1982年 台灣,〈傳說〉獲台北市新聞局金鼎獎歌詞獎1984年 台灣,第七屆吳三連文學獎散文獎,〈小木屐〉獲台北市新聞局金鼎獎之歌詞獎1989年 台灣,國家文藝獎新詩獎、主編的《中華現代文學大系》獲得金鼎獎1994年 台灣,《從徐霞客到梵谷》獲得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1997年 大陸,中國詩歌藝術學會致贈詩歌藝術貢獻獎1998年 台灣,文工會第一屆五四獎的文學交流獎,並以散文集《日...
|
雷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文學創作3 作品列表3.1 小說、散文4 評論 生平 雷驤,1939年生於上海。籍貫安徽省五河縣。省立臺北師範學院藝術科畢業,為當代著名作家、畫家及紀錄片工作者。曾任小學老師、電視節目製作人,現專事創作。曾獲行政院新聞局長特別獎、電視金鐘獎、中國時報小說推薦獎,並經常受邀擔任文學藝術創作比賽評審。 長年從事美學教育工作,現任教於文山社區大學及台北藝術大學。 著有:《愛染五葉》、《文學漂鳥》、《雷驤極短篇》、《悲情布拉姆斯》、《繪日記》、《西張東望》、《晃動》、《行旅畫帖》、《捷運觀測站》、《隨筆...
|
王鼎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員會「國父誕辰紀念獎金」、中國文藝協會「文藝評論獎章」、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中山文藝創作獎」、行政院新聞局圖書著作「金鼎獎」、《中國時報》「時報文學獎」散文推薦獎、吳魯芹散文獎。1999年,以《開放的人生》入選「台灣文學經典三十」。2001年,獲得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傑出華人會員」獎牌。 評價王鼎鈞以他的生命歷程創造了一種可能性,縱然生命的年輪裡,有太多時代的轍痕,在他作品中,卻能將根鬚吸收的人生經驗加以昇華,復能在文路上日益精進,無論是理性的哲思,或是抒情的時代刻劃,都給人寬厚的溫暖、清明的指引、心靈的饗宴,彷彿那濃濃的...
|
潘希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5分病逝於台北市和信醫院,享壽89歲。琦君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獎章、中山學術基金會文藝創作散文獎、新聞局優良著作金鼎獎、國家文藝獎散文獎。琦君的散文多次被選入台灣的中學國文課本,小說《橘子紅了》曾被台灣的公共電視台改拍為電視劇。 哲學觀點 著作合集《琴心》(散文、小說)國風雜誌社 1954年,爾雅出版社 1980年《琦君自選集》(詞、散文、小說)黎明文化公司 1975年《文與情》(散文、小說)三民書局 1990年《琦君散文選》(中英對照)九歌出版社 2000年,新版 2007年《母親的金手錶》九歌出版社 2001年,簡...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