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大法螺 - 教育百科
ˋ
ˇ
ˊ
  • 漢語拼音 dà fǎ lu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à fǎ luó
解釋:
動物名。一種貝類。產於臺灣恆春半島海域,殼高約二十五公分,可當樂器,但須用雌性的大型螺體。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大法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大法螺
英文名: Charonia tritonis
描述:
貝殼十分大型,有粗大的低螺肋,縫合溝下有縱肋,貝殼淡紫褐色,而有濃褐色斑,殼口橙紅色,內唇有斑馬斑,殼長可達40cm
分布:
台灣分布: 南沙太平島,屏東縣恆春半島,恆春半島,蘭嶼,綠島,台灣東部海域,台灣東北角,小琉球,澎湖,宜蘭縣蘇澳,台北縣貢寮鄉澳底,台北縣貢寮鄉和美,東沙島世界分布 : 本種廣布太平洋和印度洋、從東非、澳洲、日本、夏威夷到加拉巴哥群島、都有發現、在東北角及恆春半島的淺海珊瑚礁間發現過、台灣的各離島也都有發現。西沙、印尼
作者: 臺灣貝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