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53.15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義艾瑞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國著名精神病醫師,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認為, 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持續一生,他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這八個階段的順序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是每一階段能否順利度過卻是由環境決定的,所以這個理論可稱為"心理社會" 階段理論。每一個階段都是不可忽視的。艾瑞克森的人格終生發展論,為不同年齡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教育內容,任何年齡段的 教育失誤,都會給一個人的終生發展造成障礙。它也告訴每個人你為什麼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你 的心理品質哪些是積極的,哪些是消極的,多在哪個年齡段形成的,給你以反思的依據。 人格發展八階段嬰兒期(0~1....
佛洛依德(Freud)的人格發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緣起2 定義3 人格發展五階段4 參考文獻 緣起佛洛依德的「心理動力論」是主動積極的心智過程,因此他所提出不僅是人格結構,還包括結構背後的心理歷程。佛洛依德以精神分析論討論人格的發展時,認為每個人都要經過一定的發展階段,而在這些階段中的發展經驗,會形成成年後的人格特質,完成這些階段的發展,才能發展出成熟的人格。但不幸地個體有時無法正常依循每一階段前進,而滯留於某一階段。此外,個體面對創傷或極具壓力的情境(例如手足誕生),將可能退化至較早期的階段。因此佛洛依德非常重視兒時經驗,他認為一個人的人格式在五歲時就已形成了。另外,因為佛洛依德的人格發展理論中,總離不開性的觀念,所以也被稱為性心理...
皮亞傑(Jean_Piaget)認知發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發展論(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或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是著名發展心理學家讓·皮亞傑所提出,被公認為20世紀發展心理學上最權威的理論。所謂認知發展(cognitive development)是指個體自出生後在適應環境的活動中,吸收知識時的認知方式以及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其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的歷程。皮亞傑的研究方法不採用當時流行的等實驗組及多人資料統計的方式,而採用對於個別兒童(他自己的女兒)在自然的情境下連續、細密的觀察紀錄他們對事物處理的智能反應,屬於質的研究。而他這種研究方式,廣為現時兒童心理學家所採用。認...
基模(Schem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義心理學者在研究人類的知覺與記憶歷程時,發現人類具備一種複雜的組織系統,稱為「基模」。基模是個體用來認識周圍世界的基本模式,此模式是由個體習得的各種經驗、意識、概念等構成一個與外界現實世界相對應的抽象的認知架構。它是存在人腦海中的認知架構,包含了我們對外在世界的概念、這些概念的屬性,以及這些屬性之間的關係。但基模有個缺點是它可能會引起刻板印象。基模 (schema) 是認知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是知識表徵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的一種,是認知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理論中的基本觀念之一,皮亞傑用基模來解釋個體如何認識並適應環境。他認為當個體面臨刺激情情境或問題情境...
敘事治療(narrative_therap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敘事治療之簡介2 基本假設3 治療歷程4 技術和程序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敘事治療之簡介Michael White 與 David Epston為敘事治療的代表人物。敘事治療屬於後現代治療取向,認為個人是根據外在系統的強勢故事來建構起生活的意義。敘事治療幫助當事人,從強勢故事中區分出自己的故事,重新建構個人的生活故事。 基本假設敘事治療的取向是合作取向、去病理化取向。敘事治療的人性觀認為個案有足夠能力、人生歷練、積極意願來產生新的行動智慧。敘事治療認為故事會影響實際生活,建構出我們的所看所感和行動。諮商師會傾聽故事,並以問句來引導個案探索。以開放、正面的態度來聆聽,在對話中避免用概括...
目錄1 系統減敏感法之意涵2 系統減敏感法的三個步驟2.1 鬆弛訓練2.2 建立焦慮階層2.3 進行系統減敏感程序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系統減敏感法之意涵系統減敏感法是行為學派的治療技術之一。此技術是基於古典制約理論發展出來。行為學派認為焦慮是個體被制約的產物,因此使用反向的替代活動,可以降低個體的內在焦慮。此技術用來治療焦慮相關疾患很有效率,特別是恐慌症。在實施系統減敏感法之前,治療師要先與個案晤談,以瞭解焦慮的確實情況,蒐集相關資料。晤談時也可以搭配問卷,來調查引起焦慮情境的其他資料。 系統減敏感法的三個步驟 鬆弛訓練先教導個案一些肌肉放鬆的技巧。治療師以輕、軟、愉快的語調引導個案放鬆肌...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Student Teams-Achievement Divisions)是合作學習最常見的分組教學方法,適用於大多數學科與年級。實施此教學方法可依照學生不同的能力,將學生分為每組四至五人的異質性小組後,教師先進行全班授課,之後依授課後學生的表現,將學生使小組形成小老師帶領組員一起學習的型態,小組成員共同研習並協助同組其他同學學習,教師每週施予測驗,除了以小組整體表現評定學生學習狀況外,也計算學生的個人進步成績,以個人過去的表現為基礎,激發學生為他所屬的小組爭取最多的分數。當小組分數達到某種標準時將受到表揚以激勵整個合作學習的效果。此種方法是合作學習中最簡單的教學...
佛洛依德(Freud)意識三層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洛依德對於心智組織與人格結構提出「冰山理論」,根據假設將意識劃分為「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三個層次。意識層是指海面上可見的冰山,而前意識層相當於漲退潮時落差之間的冰山層,潛意識層則是位於海底深不見底的深層區域,是占據整體人格最大部份。其中,潛意識相對於意識及前意識,呈現具有兩種對立關係的意識層次。 意識層次分類(1)意識:「自我」存在之處1.意識包含個體在當下隨時均可知覺到的現象,以及可察覺的意念和動機,是一套合乎邏輯的、理性的思考。佔個體心理層面為最小,且不斷改變。2.例如:老師問學生早上如何上學,學生答:「公車」。此一回答便是經由「意識界」的反應而得。(2)前意識:1.在層次上處...
布魯納(Jerome_S._Brune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布魯納1.1 認知表徵理論1.1.1 認知表徵發展三階段1.1.2 螺旋式課程1.1.3 教學理論四項原則1.2 敘事研究1.3 參考資料 布魯納     布魯納(J. S. Brunner,1915年10月1日-),美國心理學家,他的貢獻在於教育心理學中的認知學習理論。他強調學習時,結構(structure)的重要性,認為教材的結構與學生的認知結構必須互相配合。他提倡發現學習(learning by discovery),鼓勵學生個人自己去思考、比較、對照、運用各種策略,以發現教材所含的重要概念。他的理論深深影響中小學科學課程的發展及教學,尤其是美國課程發展中心(Education...
凱勒(J._Keller)ARCS動機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ARCS理論基礎3 ARCS模式的要素4 ARCS模式的過程5 ARCS模式的特色 前言ARCS動機模式是凱勒(J. Keller)在1983年提出。以他激勵學生學習動機的系統化設計模式為基礎,整合動機理論與相關理論所提出的動機模式。他認為傳統以來的教學設計對 學習者學習動機的關注太少,任何一種教學設計所發展出來的教材,若無法引起學習者的興趣或專注,學習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Keller期望ARCS 動機模式能提供教育工作者針對學生動機需求,確認與了解教學的設計策略,以激發學習動機,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與表現。 ARCS理論基礎Keller檢討當代系統化教學模式之後,將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