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睢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uī
解釋:
  1. →睢睢
  2. →睢河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uī
解釋:
[形]
參見「睢睢」條。
[名]
1.河川名。參見「睢河」條。
2.姓。如春秋時齊國有睢休相。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ㄙㄨㄟ

1. 仰目而視貌。《說文解字.目部》:「睢,仰目也。」《戰國策.燕策》:「恣睢奮擊,呴藉叱咄,則徒隸之人至矣。」《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下》:「萬眾睢睢,驚怪連日。」唐.韓愈〈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詩:「廟令老人識神意,睢盱偵伺能鞠躬。」

2. 河川名。即睢河。源出河南省虞城縣,東南流經江蘇、安徽北部,流入洪澤湖。今多堙塞。或稱為「睢水」。

3.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睢休相。

㈡ㄐㄩ

@B05567

注音: ㈠ㄙㄨㄟ ㈡ㄐㄩ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睢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