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琉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 注音: | |
|
解釋:
琉璃:A>青色的玉石。如:「琥珀琉璃」。B>以鋁和鈉為藥料燒成的透明物體,多做建築材料。如:「琉璃瓦」。C>玻璃的別稱。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琉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liú |
|
解釋:
參見「琉璃」、「琉璃瓦」等條。 |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琉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 四縣音 |
|
| 海陸音 |
|
| 大埔音 |
|
| 饒平音 |
|
| 詔安音 |
|
| 南四縣 |
|
釋義:
|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琉 |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
「琉璃」: ⑴ 寶石名,色青。《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傳.大秦》:「土多金銀奇寶,有夜光璧、明月珠、駭雞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亦作「流離」。 ⑵ 以鋁、鈉之硅酸化合物燒煉之物體,多為青色和黃色。可附著於黏土外層,再燒製成缸、瓦、盆等器物。《初刻拍案驚奇》卷六:「見佛前琉璃燈有火。」《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出來過了雷峰,遠遠望見高高下下,許多房子,蓋著琉璃瓦,曲曲折折,無數的朱紅欄杆。」亦稱「火齊」。 |
|
| 注音: | ㄌㄧㄡˊ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琉 |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