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3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葦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此舞起源早於1066年,即丟擲葦之舞,為墨西哥Pahuatlan及伊達哥(Hidalgo)地區的歐特密(Otomi)印地安人的舞蹈。在墨西哥中部的阿茲堤克人(Aztec)的月曆中,阿克特(Acatl)即葦之意,為一日和一年之名。他們以二十五年為一輪,稱之為束。此字Acatlaxque的象形文字即由葦捆成的一束〔見阿茲堤克舞蹈(Aztec Dance)〕。葦舞約由十二位青年男子及馬林奇(Malinche)所表演。馬林奇為一男孩,身穿白長衣,手執一葫內裝著一塊漆木或一條節狀的銀製蛇。其他的舞者身穿白棉布套衫,紅色及膝長褲,並以一紅色頭巾在一肩上繫成十字形,頭戴一錐形附有飾帶的紙...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臺灣角葫鍬形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型鍬形蟲,體色黑,成蟲外觀難以分辨雌雄,體長14-23mm。大顎短,基部外側有一由外向內彎曲的大型弧形上齒突,內側具左2右1的內齒突,眼緣略呈三角形,翅鞘具平行粗縱橫,溝內有粗刻點。
臺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稈下垂,上端分枝。

竹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桃園市竹(附錄-地名-舊地名)
竹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笙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人民間舞蹈。流行於貴州省的黃平、凱里一帶人聚居區。每當年節或時逢農曆九月間的〈笙節〉,人最愛跳《笙舞》。這種舞蹈非常豐富,形式多樣。一種是表演競賽形式,舞者多為青年男子,人數不限,模仿各種動物的型態,如猴子捉斑鳩、貓捉老鼠等。動作以腿部為主,蹲跳踢腿,屈身仰臥,倒立旋轉,加之邊吹笙邊舞,具有一定的技巧。另一種為自娛形式,男女老幼均可參加。舞時,男一至數人吹笙在前領舞;女子舞花帕及眾人在後踏節跟隨起舞;或是男吹笙在圈內原地不舞,為舞者伴奏,眾人圍圓逆時針方向而舞。這種形式,參加者眾多,少則幾十,多則上百到千,場面壯觀,氣氛熱烈,每遇夜晚,圈內逐漸燃起篝火助興。舞步以〈三步一踏〉為...
莖珊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珊瑚體呈直立鞭形,通常沒有分枝,但常群集在礁塊上生長,大多是由無性斷裂生殖而形成的族群。共肉組織甚厚,中軸骨強韌,明顯鈣化,橫截面呈圓柱形。珊瑚蟲明顯,可部分收縮,其開口朝向分枝頂端,當收縮時枝幹上的珊瑚蟲呈細鱗片狀。骨針為棒形,兩端稍膨大,多突起。生活群體呈白、灰或黃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屬密生、多分枝的肉質灌木,葉片為鐮刀形,邊緣有淡綠色齒刺。花著生於長錐狀的莖,為明顯的總狀花序,大多為紅色或深橘色,偶爾為黃色。
棕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徵如屬。

莖珊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珊瑚群體呈直立鞭形,通常不具分枝,長度可達1公尺以上,常群集生長,也行無性斷裂生殖。群體圓柱形,表面的共肉組織甚厚,中軸骨鈣化明顯,基部堅硬,頂端則甚柔軟。珊瑚蟲明顯突出,向頂端伸展,分布在群體表面或兩側,基部通常無珊瑚蟲。共肉表層骨針為棒形,內層則為啞鈴形或雙星形,呈黃或紅色。生活群體呈紅或橙紅色,常有海百合或蝦虎魚共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