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9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昭彰顯著的鑒戒。如:「自來暴政必亡,夏桀商紂均為鑒。」
口若懸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語拼音︰xiè shuǐ xuán hé釋義︰義同「口若懸河」。見「口若懸河」條。 01.唐.楊〈大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九歲明《詩》,七齡通《易》……瀉水懸河之辨,背碑覆局之精,標映前哲,公實多敏。」 參考詞語︰懸河注水注音︰ㄒㄩㄢˊ ㄏㄜˊ ㄓㄨˋ ㄕㄨㄟˇ漢語拼音︰xuán hé zhù shuǐ釋義︰比喻文思流暢奔放。見「口若懸河」條。 01.《舊唐書.卷一九○.文苑列傳上.楊》:「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於盧,亦不減王。」 參考詞語︰辯如懸河注音︰ㄅ|ㄢˋ ㄖㄨˊ ㄒㄩㄢˊ ㄏㄜˊ漢語拼音︰biàn rú xuán hé釋義︰即「口若懸河」。見「口若懸河」條...
韋編三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唐.楊〈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在邛都十餘載,沉研《易》象,韋編三絕,賤詩縱酒,以樂當年。」
不可一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孽海花》第三四回:「圓圓的臉盤,兩目有光,於盎然春氣裡,時時流露不可一世的精神。」
並駕齊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方駕齊驅注音︰ㄈㄤ ㄐ|ㄚˋ ㄑ|ˊ ㄑㄩ漢語拼音︰fāng jià qí qū釋義︰方,並。「方駕齊驅」猶「並駕齊驅」。見「並駕齊驅」條。 01.唐.楊〈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文昭武穆,方駕齊驅。公子王孫,朱輪華轂。」 參考詞語︰齊驅並駕注音︰ㄑ|ˊ ㄑㄩ ㄅ|ㄥˋ ㄐ|ㄚˋ漢語拼音︰qí qū bìng jià釋義︰即「並駕齊驅」。見「並駕齊驅」條。 01.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一七》:「取退之〈南山〉詩讀之,若可齊驅並駕也。」 02.《老殘遊記.第一一回》:「甲寅以後為文明華敷之世,雖燦爛可觀,尚不足與他國齊驅並駕。」 參考詞語︰齊驅並驟注音︰ㄑ|ˊ ㄑㄩ ㄅ|ㄥˋ...
一日三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三秋一日注音︰ㄙㄢ ㄑ|ㄡ | ㄖˋ漢語拼音︰sān qiū yī rì釋義︰猶「一日三秋」。見「一日三秋」條。 01.唐.楊〈有所思〉詩:「賤妾留南楚,征夫向北燕。三秋方一日,少別比千年。」 參考詞語︰日三秋注音︰ㄖˋ ㄙㄢ ㄑ|ㄡ漢語拼音︰rì sān qiū釋義︰猶「一日三秋」。見「一日三秋」條。 01.唐.獨孤及〈將赴京答李紓贈別〉詩:「思君帶將緩,豈直日三秋?」
置若罔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置若罔聞。推其微意,謂便做也得,遂揣摩迎合,甚至連及歸德諸名士,豈嘿之一字,真是相體。流禍無窮,千古戒。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明.周順昌〈福州高璫紀事〉。 (2) 沈蛟門:沈一貫(西元1531∼1651),字肩吾,號龍江,明浙江鄞縣人。為人耿介,歷任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頗有盛名。與同事沈鯉不和,多相排擠,後於楚宗、妖書、京察三事處理不公,甚違清議。萬曆三十四年,與沈鯉同罷去官。卒謚文恭。 (3) 郭明龍:郭正域(西元1554∼1612),字美命,明湖廣江夏人。博通典籍,授編修,曾為光宗講官,後為禮部右侍郎,掌翰林院。萬曆年間,妖書事起,禍延正域,去官還籍,命幾不保,後舉朝為之...
六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字注之,受意於老」趙宦光雲:「取其義就其聲,注以他字而始顯」其他如曹仁虎、許瀚、黃以周、葉德輝、饒、章太炎、劉大白則強調「意義相同」。「意義相同」跟「互訓」有別。然則,「考」、「老」能「轉相為注,互相為訓」,是為正例。同意義者不能輾轉互訓,是為變例。向夏按:同義詞固然可以互訓,但卻未能處理轉注字中哪一個才是先造的問題(即字之本義問題)。如「老」之於「考」,考字以「老」為義符,在「考」、「老」這對轉注字中,「老」必為先造的字。因受時間和空間因素影響,某地區在唸老字的語音發生了變化,為符合實際的語音,就把「丂」一注音符號...
一日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唐.楊〈司馬上柱國隴西李景悟贊〉:「士元之才,一日千里。」
胸無點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勃,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人。與楊、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據說他在寫文章前,不先構思,只是先磨幾升墨水,一下子把它們喝個精光,然後拉起被子呼呼大睡。睡醒後,拿起筆來就開始寫,不一會兒就能寫出一篇文情並茂的好文章。當時的人都說,他肚子裡好像有寫好的文章,隨時可以拿出來。後來從反面立義,稱不能寫好文章、缺少文才的人為「胸中無墨」。如唐代杜佑《通典》所說的:「俚俗謂不能文者為胸中無墨。」亦轉而演變成「胸無點墨」這句成語,比喻人毫無學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