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風禱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久旱而求神明颳風下雨。《三國演義》第二九回:「某素知于道人能風禱雨。方今天旱,何不令其雨以贖罪?」
與秋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在民間相傳,農曆二月二日是土地公的聖誕,農曆八月十五日則是土地公得道升天日。這兩個重要的日子古時被稱為「春」與「秋報」,源自於上古時期的社日,分別是春社與秋社,做為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也是農家耕作的季節更替之時。農曆二月二號是春耕之日的開始。因此一方面向土地公祝壽,另一方面也求土地公保佑今年的耕作能夠順利,五穀豐收。在《台灣府志》中便有記載,「二月二日,各街社里逐戶斂錢宰牲演戲,慰當境土神,名曰春福。」
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之日,在台灣民間,除了一般人熟知的吃月餅習俗,另一個便是答謝土地公,感謝土地公這一年來的庇佑,賜給福運與農作豐收。在《台灣府志》中亦有記載,「中秋,祀當境土神...
晴禱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久雨不停,向上天禱天晴,或久旱不雨,向天求下雨。《孤本元明雜劇.賀元宵.第一折》:「正直無私有至靈,於家為國保黎民,晴禱雨皆顯應,掌管經書文卷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久旱而禱上天降雨。《晉書.卷一九.禮志上》:「五月庚午,始雨於社稷山川。六月戊子,獲澍雨。」《太平廣記.卷三四二.趙叔牙》:「叔牙至明通狀,請雨。期三日雨足,節度使司空張請建封許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求盼望。如:「我衷心盼他們的戀情能開花結果。」
秋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兩季的社祭。春社以豐收,秋社以報神功。《詩經.周頌譜》:「既謀事求助,致敬民神,春秋報,故次載芟、良耜也。」
女子雨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在南非的巴色特蘭(Basutoland)一種在女子雨儀式後由女孩完全屈膝跪地表演的舞蹈。由於胸部突出、大腿展露,不為教士所鼓勵,現已少見,然妥善處理此不失為一優美具吸引力之舞。女舞者排成長列面向外,在背後站著唱歌拍手打節奏的婦女合唱團,所唱的旋律是傳統的,但歌詞卻無意義。舞蹈緩緩開始時,女孩膝蓋著地,以優美的橫向或向上揮手伴隨身體的上揚下伏。當節奏加速,動作即隨之加快,直到高喊大叫,帶領此舞至最高潮,上身直起(舞者仍跪地),同時手臂急速向上伸直。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順舒緩的樣子。《詩經.小雅.大田》:「有渰萋萋,興雨。」南朝梁.何遜〈從主移西州寓直齋內霖雨不晴懷郡中遊聚〉詩:「寒枝動,濛濛秋雨駛。」
禱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宗教徒禱告時所念述的文字。通常禱文沒有固定的內容與格式,基督教與天主教均以「阿門」一詞作結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求豐年。《詩經.大雅.雲漢》:「年孔夙,方社不莫。」《文選.陸機.答張士然詩》:「駕言巡明祀,致敬在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