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21.8609 ms
共 15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敕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命令。《漢書.卷七三.韋賢傳》:「父賢以弘當為嗣,故敕令自免。」《三國志.卷二○.魏書.武文世王公傳.中山恭王袞傳》:「袞疾困,敕令官屬曰:『吾寡德忝寵,大命將盡。吾既好儉,而聖朝者終誥之制,為天下法。』」
2.天子的詔令。《宋史.卷一八.哲宗本紀二》:「章惇等進新修敕令式,惇讀於帝前,其間有元豐所無而用元祐敕令修立者。」
|
發號施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宣布命令。《書經.冏命》:「發號施令,罔有不臧。」《淮南子.原道》:「夫能理三苗,朝羽民,徙裸國,納肅慎,未發號施令而移風易俗者,其唯心行者乎。」也作「發號布令」、「發號出令」
|
慾令智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慾念太雜,令人神智昏亂,做出不合常理的事。《紅樓夢》第六四回:「自古道『慾令智昏』,賈璉只顧貪圖二姐美色,聽了賈蓉一篇話,遂為計出萬全,將現今身上有服,並停妻再娶,嚴父妒妻,種種不妥之處皆置之度外了。」也作「利令智昏」。
|
朝令暮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早上下達的命令,到晚上就改變了。比喻政令、主張或意見反覆無常。《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勤苦如此,尚復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賦,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也作「朝令夕改」。
|
辭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對的言語。《禮記.冠義》:「服備而后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博聞彊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也作「詞令」。
|
令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敬稱別人的兒子。《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紅樓夢》第三三回:「這一城內,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說他近日和啣玉的那位令郎相與甚厚。」
|
令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善人,品德美好的人。《詩經.邶風.凱風》:「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2.古代命婦的封號。宋.洪邁《夷堅丙志.卷二.羅赤腳》:「羅與主僧坐,忽起曰:『房令人來。』僧驚問何在,曰:『入祠堂矣。』」
3.差役、衙役。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令人,報復去,說小官來了也。」
4.使人、派人。《三國演義》第一五回:「布恐玄德疑惑,先令人送還家眷。」
|
令行禁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令即行,有禁則止。形容法令或紀律的嚴正。《韓非子.八經》:「君執柄以處勢,故令行禁止。」《漢書.卷四九.爰盎鼂錯傳.鼂錯》:「今陛下人民之眾,威武之重,德惠之厚,令行禁止之勢,萬萬於五伯。」
|
外交辭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際外交場合常為顧及許多因素,陳述與事實未盡相合的敷衍應付的說辭。後來比喻表面上動聽,實際上並不誠懇確實的言辭。如:「他說這種話只是種外交辭令,不可盡信。」
|
假言令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言令式是康德(Immanuel Kant)在其道德哲學中的用語;用來陳述一項行動之所以發生,是由於行動者自身之感性欲望使然,可能是一項對的行動,但本身卻無道德價值可言。
與康德的定言令式(categorical imperative)相對,假言令式是以有條件的方式發出命令,即一個行動之所以可能,在於它是達成一個欲求或可能欲求的某些事物的手段。康德將假言令式依個人所欲的目的之明確與否,區分為「或然的實踐原則」(problematic practical principle)與「實然的實踐原則」(assertoric practical principle)。決定前項實踐原則的...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