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18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槁木死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灰」條。 01.《宣和畫譜.卷二.道釋二.辛澄》:「大抵釋氏貌像,多作慈悲相,趺坐即結跏,垂臂則肉,目不高視,首不軒舉,淡然如枯木死灰。」 02.《兒女英雄傳.第九回》:「若說照安公子這等人物……若說他既看得入眼,這心就同枯木死灰,絲毫不動,這心地也就太冷了,更不是情理。」 參考詞語︰槁木寒灰注音︰ㄍㄠˇ ㄇㄨˋ ㄏㄢˊ ㄏㄨㄟ漢語拼音︰gǎo mù hán huī釋義︰猶「槁木死灰」。見「槁木死灰」條。 01.宋.劉克莊〈贈豫知子〉詩:「身今槁木寒灰樣,暫愧巫咸仔細看。」
望塵莫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什麼,但是卻發現某些地方是無法跟上腳步的。有些時候,孔子不需要說什麼,眾人就自然信服;不曾親近或偏,但情意卻自然而周到;沒有爵位,而百姓卻自然的歸向。這些在顏淵的心中,一直無法解釋是什麼緣故,總覺得孔子像是在前面快速奔跑,自己在後面,卻怎麼樣也追不上。《莊子》原文的「夫子奔逸絕塵,回瞠若乎後者」,後來也許就演變成「望塵莫及」這句成語,用來比喻遠遠落在他人之後。
刎頸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廉頗聞之,肉負荊9>,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10>之至此也。」卒11>相與驩12>,為刎頸之交。 〔注解〕 (1) 相如:藺相如,戰國時趙人,生卒年不詳。出身寒微,終以智勇而顯貴。趙惠文王時,秦昭襄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換趙國的和氏璧,相如奉命帶著璧使秦,見秦王毫無誠意,便以智謀將和氏璧完整帶回趙國。後來又在秦、趙澠池之會,面斥秦王,使趙王免於屈辱,遂封為上卿。 (2) 廉頗:戰國時趙人,生卒年不詳。為趙國名將,屢敗齊、魏等國,以敢善戰聞名於諸侯。 (3) 已而:不久、後來。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排泄。《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南史.卷一九.謝靈運傳》:「又嘗於閣省裸酣飲,及醉小遺,下霑令史,為南司所彈,幾卿亦不介意。」
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策.秦策一》張儀說秦王曰:「臣聞之,弗知而言為不智,知而不言為不忠。為人臣不忠當死,言不審亦當死。雖然,臣願悉言所聞,大王裁其罪。臣聞,天下陰燕陽魏,連荊固齊,收餘韓成從,將西南以與秦為難。臣竊笑之。……今秦出號令而行賞罰,不攻無攻相事也。出其父母懷衽1>之中,生未嘗見寇也,聞戰頓足徒裼2>,犯白刃,蹈煨炭3>,斷死於前者比比4>是也。……」 〔注解〕 (1) 懷衽:懷抱,胸前衣襟。衽,衣襟。 (2) 頓足徒裼:以腳跺地,空手露體。徒,空。裼,音ㄒ|ˊ,露。 (3) 煨炭:熱灰火炭。煨,音ㄨㄟ,熱灰。 (4) 比比:宋鮑彪本《戰國策》「比」下多一「比」字,茲據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偏、偏愛。如:「爸爸總是向著小妹。」
負荊請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相如為社稷著想,每每退讓。廉頗得知後深覺自己無知,乃衣露肉,背負荊條,隨賓客到藺相如居所謝罪。典出《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後世用來形容向對方承認錯,請求責罰和原諒。《舊五代史.卷一三三.周書.世襲傳二.錢鏐傳》:「敢不投杖責躬,負荊請罪。」
平步青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門下曰:「無范叔。」須賈曰:「鄉者與我載而入者。」門下曰:「乃吾相張君也。」須賈大驚,自知見賣,乃肉行,因門下人謝罪。於是范雎盛帷帳,侍者甚眾,見之。須賈1>頓首2>言死罪,曰:「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賈不敢復讀天下之書,不敢復與天下之事。賈有湯鑊之罪,請自屏於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 〔注解〕 (1) 須賈:戰國時魏國人。生卒年不詳,為魏中大夫。 (2) 頓首:以頭叩地而拜。
擢髮難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列傳.范雎》范雎既相秦,秦號曰張祿,而魏不知,以為范雎已死久矣。魏聞秦且東伐韓、魏,魏使須賈於秦……須賈大驚,自知見賣,乃肉行,因門下人謝罪。於是范雎盛帷帳,侍者甚眾,見之。須賈頓首言死罪,曰:「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賈不敢復讀天下之書,不敢復與天下之事。賈有湯鑊之罪,請自屏於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范雎1>曰:「汝罪有幾?」曰:「擢賈2>之髮以續賈之罪,尚未足。」 〔注解〕 (1) 范雎:西元前?∼前225,字叔。戰國時策士,魏人,善口辯,以遠交近攻的策略遊說秦昭王,昭王悅,官拜秦相,封應侯。雎,音ㄐㄩ。 (2) 賈:須賈,戰國時魏國中大夫,生卒年不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接近、迫近。如:「逼視」。宋.蘇洵〈心術論〉:「裼而案劍,則烏獲不敢逼。」清.袁枚〈祭妹文〉:「舊事填膺,思之棲梗。如影歷歷,逼取便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