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凹凸、不傾斜、無高低之分的。如:「平坦」、「水平」、「平滑」。
均等。如:「平等」、「公平」、「平衡」。
普通、尋常、不特別。如:「平凡」、「平常」、「平淡無奇」。
安舒無事。如:「平安」、「太平」、「和平」。
冷靜安定。如:「心平氣和」、「平心靜氣」。
止息、使安定。如:「平息」、「平亂」、「平定」。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又分為陰平、陽平。如「東」、「江」、「文」、「凡」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態、樣子。如:「形狀」、「狀貌」、「奇形怪狀」。
情況。如:「狀況」、「現狀」、「病狀」。
描述。如:「狀其聲」、「不可言狀」。
陳述事實的文字。如:「告狀」、「訴狀」、「行狀」。
用以獎勵或證明的文書。如:「獎狀」、「委任狀」、「信用狀」。
狀元:科舉時代殿試第一名的人。後也用以稱考試的榜首。如:「經過幾年的苦讀,他不但考上大學,還是這次考試的狀元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語法學上指通過一定的語法形式表示行為動作與主體的關係。一般分為兩種:(1)主動態:行為動作由主體發出。如:「他玩球。」(2)被動態:動作由主體承受。如:「球被他玩。」中文的被動態常用「被」、「給」等虛詞來表示。
平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儀禮。將上身與腰折成直角,使頭與腰齊平。《荀子.大略》:「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
2.各方面的數量或質量相互抵消,成為一種靜止狀態。
3.衡器兩端承受的重量相等。《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上》:「權與物均而生衡,衡運生規,規圜生矩,矩方生繩,繩直生準,準正則平衡而鉤權矣。」
狀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外貌或神情。明.李東陽〈書馬遠畫水卷後〉:「右馬遠畫水十二幅,狀態各不同。」
2.狀況、情形。如:「警報一響,全市立即進入警戒狀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