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鞭長莫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宣公十五年》宋人使樂嬰齊告急于晉,晉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雖晉之彊,能違天乎?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讚美、誇耀。《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李膺傳》:「梁惠王瑋其照乘之珠,齊威王答以四臣。」《文選.左思.吳都賦》:「而吾子言蜀都之富,禺同之有,瑋其區域,美其林。」
壽比南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太平廣記.卷一七三.庾杲之》引《談》:「齊武帝嘗謂群臣曰:『我後當何謚?』莫有對者。王儉因目庾杲之對。杲之曰:『陛下壽比南山,與日月齊明;千載之後,豈是臣子輕所度量。』時人稱其辯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泛指地區、處所。漢.曹操〈卻東西門行〉:「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唐.陳子昂〈麈尾賦〉:「始居幽山之,食乎豐草之鄉。」
淵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深廣宏大。漢.班固〈典引〉:「諭咨故老,與之斟酌道德之淵源,肴覈仁誼之林。」
問道於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儒林外史》第八回:「至於處處利也絕不耐煩去搜剔他;或者有,也不可知!但只問著晚生,便是『問道於盲。』了」
一氣呵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口氣完成。比喻文章的氣勢流暢,首尾貫通。語出明.胡應麟《詩.內編.近體中.七言》。後亦用「一氣呵成」比喻事情進行得順暢緊湊而不間斷。 △「一揮而就」、「下筆成章」、「援筆立成」
樹倒猢猻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宋曹詠依附秦檜,官至戶部侍郎。秦檜死,黨羽離散,曹被貶,其妻兄厲德斯贈之以〈樹倒猢猻散賦〉。見宋.龐元英《談》。後用以比喻有權勢的人一旦失勢,則其依附者隨即散去。《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若是富貴之人,一朝失勢,落魄起來,這叫做『樹倒猢猻散』,光景著實難堪了。」《紅樓夢》第一二回:「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生悲,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的詩書舊族了。」也作「猢猻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領域、淵。如:「苦海無邊」、「學海無涯」。宋.陸游〈休日感興〉詩:「宦海風波實飽經,久將人世寄郵亭。」
瞠乎其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瞪大眼睛在後遙望。比喻落後很多,追趕不上。參見「瞠乎後矣」條。明.胡應麟《詩.內編.近體上》:「含闊大於沉深,高、岑瞠乎其後。」清.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上》:「爾時徐、庾並名,恐孝穆華詞,瞠乎其後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