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3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七大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七大學」是指大陸地區文化大革命時期,根據毛擇東「五七指示」(一九六六年五月七日,毛澤東在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關於進一步搞好部隊農副業生產的報告〕後寫的一封信的簡稱)的精神,由縣、公社興辦的農民技術學校的統稱。一九七一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紀要〕中,要求在農村推廣舉辦五七大學或五七學校。一九七六年是五七大學的極盛時期,各地共有這類學校一萬六千九百九十九所,在校學生一百五十餘萬人。學校一般開設農學、農機、畜牧獸醫、水利、果林、衛生等課程,學制一至二年,招生對象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準的農村幹部、在職農業技術人員、青年農民。實行考試與推薦相結合的招生辦法。學完規定的課程,考試成...
德克斯邁克,安泰瑞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比利時舞者、編舞者和舞團團長。她在貝嘉(Maurice Béjart)位於布魯塞爾的舞校(Mudra)習舞,稍後獲得獎學金進入紐約大學學習,因強烈的創作慾望,使她僅在紐約大學待了一年,並於1983年創立自己的舞團(Rosas)。她的第一個編創作品為《Asch》(1980),是在Mudra舞校時的創作,其他重要作品包括《Fase: Four Movements to the Music of Steve Reich》(1982)、《Rosas danst Rosas》(1983)、《Hoppla》(1989)、《Percussion Eveing》(1997)等等。舞風兼有卻爾茲(Luci...
Taryn Benbow-Pfalzgraf & Glynis Benbow-Niemi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Modern Dance》1998.
柴科夫斯基,彼得伊利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俄國作曲家,生於佛根斯克(Votkinsk),卒於聖彼得堡。聖彼得堡法律學校畢業,曾任法院書記,1863年辭去工作,在聖彼得堡音樂學院隨查倫巴(Zaremba)、魯賓斯坦(A. Rubinstein, 1829-1894)和李姆斯基-柯薩可夫(N. Rimsky-Korsakov, 1844- 1908)學習。他得到莫斯科音樂學院院長尼可拉魯賓斯坦(Nicolas Rubinstein, 1835-1887)的賞識,被聘為該校和聲學教授。1876年他辭去教授職位,獲得梅克夫人(N. Filaretovna von Meck)的資助專心作曲,1893年因患霍亂病逝於聖彼得堡。其作品風格音...
額乎蘭德乎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顎倫春族民間舞蹈。流傳於內蒙古呼倫貝爾,黑龍江的呼瑪、璦琿、黑河等顎倫春族聚居區。《額乎蘭德乎蘭》為顎倫春語,原是該族民歌的名稱,與舞蹈相結合形成的歌舞形式而得名。漢譯為《篝火》,顧名思義,是圍著篝火跳的一種舞蹈。顎倫春是狩獵民族,每當男子狩獵歸來,婦女便將早已準備好的篝火點燃,大家圍火而坐,拾柴添火,分食野味,祝賀狩獵豐收。隨後眾人便圍著篝火拉手成圈翩翩起舞。一人領唱《額乎蘭德乎蘭》等歌曲,大家唱和而舞。主要步法是〈踏步〉,右腳向右邁一步,左腳隨之向右腳靠攏,沿逆時針方向,踏步行進。雙手按節前後上下擺動。舞至熱烈時,步法由〈踏步〉換為〈跑跳步〉,上身前俯後仰,動作剛勁有力。音樂節奏...
第比阿,伊外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他是峇厘島的編舞家和《爪克》(Jauk)舞者,在這兩種身份中,都是目前新一代中有名的代表人。身為登帕沙(Denpasae)國家舞蹈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Dance;簡稱ASTI)之一員,他編舞以《喀查克》(Kecak)風格完成諸多重要舞劇,主題方面例如:猴王兄弟鬩牆,蘇巴利(Subali;猴王的兄弟)和蘇貴瓦(Surgriwa,猴王)是取自《羅摩衍那》(Ramayana)的故事。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Asian Theatre》.
聖桑,查理斯凱密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法國作曲家,生於巴黎,卒於非洲的阿爾及爾。巴黎音樂學院畢業,跟隨貝諾亞斯特(Benoist)和阿勒威(Halevj)學習。曾任聖梅尼(Saint-Merny)大教堂和聖馬德蓮(S. Madeleine)大教堂風琴師。後來任教於Niedermeyer學院,創辦國民音樂協會,專門提拔法國作曲新秀。他得到國家藝術院士榮譽,和法國政府授予榮譽勳章。他的音樂風格繼承維也納樂派的傳統,尤其是受孟德爾頌(F. Mendlssohn, 1809-1847)和舒曼(R. Schumann, 1810-1856)的影響。但他加入法國的舞曲形式如布雷舞曲、嘉禾舞曲和小步舞曲等,因此旋律婉轉活潑,形式雖屬保...
烏突拉,魯庫瑞西亞瑞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她是菲律賓編舞家、舞蹈指導和百雅尼漢菲律賓舞團(Bayanihan Philippine Dance Company)共同創辦人。舞蹈生涯早期,烏突拉便受美國編舞家埃格尼斯狄米勒(Agnes de Mille)和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所讚賞。她曾獲多項菲律賓舞蹈大獎,包括「國家舞蹈藝術家」頭銜。
《An Essay on the Spanish Influence on Philippine Dance》.
維拉魯士,巴西里歐耶斯特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菲律賓的舞蹈編導、編舞學家和舞評家,大學教授,並身兼哈利來亞(Hariraya)芭蕾舞團、菲律賓舞蹈劇場(Dance Theatre Philippines)、國際舞蹈藝術和馬尼拉動作者舞團(Movement Men)的藝術編導。對比較文學、編舞、編舞學和舞蹈評論都做過很重要的研究。曾任《舞蹈雜誌》(Dance Magazine)和《澳洲舞蹈》(Dance Australia)的通訊記者,也曾編輯過舞蹈書籍和定期刊物,並且是數個菲律賓藝術期刊的特約編輯。在他許多的作品當中,所編的《燈》(La Lampara, 1980)是依據菲律賓國父黎薩(Jose Rizal)於1896年遭處決前的最...
史密斯,喬治華盛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十九世紀美國芭蕾舞者、木屐舞(Clog Dance)舞者及編舞家,他生於賓州費城,在當地曾受教於哈扎(P.H. Hazard)且經常和他的學生強(John)或查里杜農(Charles Durang)搭擋演出。1830年在費城演出後,他被聘到當時芬妮愛斯勒(Fanny Elssler)所屬的美國巡迴舞團演出。在這兩年巡迴演出期間,他在倫敦繼續隨詹姆斯司勒旺(James Sylvain)學習芭蕾舞技巧。並且擴展其表演的範圍;也從事木屐舞的演出,司勒旺應是傳授史密斯舞蹈技巧和手語的恩師之一。1840年期間,史密斯以芭蕾舞的演出為主。1845年他和哈扎的學生瑪麗李(Mary Ann ...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
李,瑪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她出生於費城,美籍芭蕾舞者,在費城時後隨Paul H. Hazard習舞,1837年在家鄉首度登台演出英國版本的《神的舞姬》(Le Dieu et la Bayadére),1839年在巴的摩爾演出《仙女》(La Sylphide);在紐約演出《神廟舞姬》(La Bayadére)與《姊妹們》(The Sisters),1844年赴巴黎隨名師裴洛堤(Perrot)習舞,1845-1847年與華盛頓史密斯(G. Washington Smith)共創小型的美國舞蹈團,並在美國各地巡迴公演,1852-1853年先後推出整齣的芭蕾舞劇如《岡城美女》(La jolie fille de Gan...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