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霞、彩霞。《玉篇.赤部》:「赮,東方赤色也,亦霞。」唐.柳宗元〈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感時書事奉寄澧州張員外使君五十二韻之作因其韻增至八十通贈二君子〉詩:「金爐流月,紫殿啟晨赮。」
王士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很高的藝術成就。《四庫提要》曾這樣形容神韻詩風:「當我朝開國之初,人皆厭明代王、李之膚廓,鐘、譚之纖,於是談詩者竟尚宋元。既而宋詩質直,流為有韻之語錄﹔元詩縟艷,流為對句之小詞。於是士禎等以清新俊逸之才,范水模山,批風抹月,倡天下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之說,天下遂翕然應之。」 著作作詩4000餘首,主要有《漁洋山人精華錄》、《蠶尾集》、《池北偶談》、《香祖筆記》、《居易錄》、《漁洋文略》、《漁洋詩集》、《帶經堂集》、《漁洋山人詩集》、《詩論正宗》、《感舊集》等。還編選有《唐賢三昧集》、《唐人萬首絕句選》、《古詩箋》、...
朝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覲見天子、天帝。唐.杜甫〈偪行贈畢曜〉詩:「東家蹇驢許借我,泥滑不敢騎朝天。」宋.范成大〈祭灶詞〉:「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古體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歌的一種型體。相對於近體詩而言。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句數無限制,用韻無定則,不拘平對偶。簡稱為「古詩」。
十色五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五光十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賦」是傳統文學體裁之一,形似散文,但內含詩的韻律,是一種介於詩歌與散文之間的文體。盛行於漢魏六朝,魏晉南北朝時,因應新興的駢偶文風而發展出「俳賦」,此體多採四六對仗的句式,講求嚴格的平音律,並喜用典故。江淹為當時著名作家,〈麗色賦〉即其作品之一,內容描繪一位絕色美女的容貌、姿儀。其中一段,文曰:「其始見也,若紅蓮鏡池;其少進也,如綵雲出崖,五光徘徊,十色陸離。」大意是:初見佳人,如見生長於無波如鏡之池中的紅蓮,佳人一動,則如絢爛的雲彩自崖間飄出,色彩鮮麗,燦爛奪目。短短數語,即生動呈顯了麗人的綽約風姿。後來「五光十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
籬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籬笆做成的圍牆。《晉書.卷九○.良吏傳.吳隱之傳》:「數畝小宅,籬垣陋,內外茅屋六間,不容妻子。」
鬥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遊戲。有三種遊戲規則,一是比賽雙方先各自採摘具有一定韌性的草,然後相互交叉成十字狀,並各自用勁拉扯,以不斷者為勝。二是先各自採集不同的花草標本,限時集合後,雙方鬥花草的種類,以獨得的花草多者為贏。三是不僅鬥花草種類,還得鬥名目對仗,講究名目相對,平相當,自然工巧,此規則最為複雜、高深。宋.陸游〈農家〉詩:「互笑藏鉤拙,爭言鬥草贏。」宋.陳亮〈水龍吟.鬧花深處層樓〉詞:「金釵鬥草,青絲勒馬,風流雲散。」
失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體詩之平律,二句與三句、四句與五句、六句與七句大抵相同,稱為「黏」。不遵守這種格律者,稱為「失黏」。
紗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紗製成的夏帽。唐.杜甫〈秋野〉詩五首之三:「掉頭紗帽,曝背竹書光。」唐.白居易〈夏日作〉詩:「葛衣疏且單,紗帽輕復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