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5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新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五四運動後流行的白話詩體。其特色除以白話為主外,也不遵守平、協韻,完全不同於古時作詩的體例規則,較為自由、活潑。也稱為「白話詩」、「現代詩」。
日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陽西斜。《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當此之時,紂尚在上,尊卑昏亂,百姓散亡,故文王悼痛而欲安之,是以日昃而不暇食也。」《文選.曹植.雜詩六首之三》:「明晨秉機杼,日昃不成文。」也作「日」。
戲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雜劇或傳奇的曲文。係根據一定的曲調譜寫,字數、平及押韻都有嚴格的要求。
格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詩、詞、曲、賦的平、音韻、字數、句數等形式和規律。唐.白居易〈與元九書〉:「至於貫穿古今,覶縷格律,盡工盡善,又過於李焉。」宋.許顗《彥周詩話》:「有五句成篇者,盡古今詩之格律,足以資詳博,不可不知也。」
對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對偶的詞句。《紅樓夢》第四八回:「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聲,虛的對虛的,實的對實的。」
古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體詩。是與近體詩(律詩、絕句)相對的一種詩體。僅講求用韻,不論平、句式。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評》:「漢魏古詩,氣象混沌,難以句摘。」清.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序例〉:「杜工部七言古詩,隨物賦形,因題立制,如怒猊抉石,如香象渡河。」
清平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唐樂府大曲的曲名,為俗樂曲調。曲詞以李白所填者最著名。相傳李白供翰林時,玄宗月夜賞木芍,命進新詞助興。李白醉書七絕體三章,每章二十八字,平不拘。後宋人因之改編為詞牌。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霓裳曲〉,慣聽得花奴羯鼓,〈清平調〉,又提起唐人樂府。」
碩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大德、賢德的人。《詩經.邶風.簡兮》:「碩人俁俁,公庭萬舞。」《魏書.卷七.高祖紀上》:「頃者州郡選貢,多不以實,碩人所以窮處幽,鄙夫所以超分妄進。豈所謂旌賢樹德者也?」
近體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包括絕句、律詩、排律等形式,約形成於唐代,相對於古體詩而言。聲韻有定則,且除排律外,句數都有限制。也稱為「今體詩」。
拗體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平不依格律的近體詩,稱為「拗體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