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4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城市名。位於西藏東南部、拉河北岸。是西藏首府、政教、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全年無霧、日照充足,有日光城之稱。海拔三千七百公尺,號稱為「世界屋頂城」、「西藏極樂世界」。著名寺院有布達拉宮、色拉寺、大昭寺、哲蚌寺等,其中布達拉宮是全藏最大的寺院,也是達賴喇嘛流亡之前的駐錫地。
福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希臘著名的女詩人福,在作品中常描寫自己與女伴間愛戀、妒恨的情感。後世遂引為女性間同性戀行為的代稱。也稱為「莎浮主義」、「沙弗式戀愛」、「富式戀愛」。
蠻隊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舞隊名。唐代女子隊舞。又稱「四方菩蠻隊」。是在西南少數民族樂舞基礎上改編創作。具有佛教色彩的大型女子群舞。《杜陽雜編》載,宣宗朝大中初年(西元847∼851)女蠻國入貢,獻其國樂珍寶,「其國人危髻金冠,瓔珞被體,故謂菩蠻,當時倡優遂制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懿宗朝李可及用此曲編制成舞蹈,懿宗令在剛落成的安國寺表演,並常於佛誕日在宮中「結彩為寺」表演此舞。數百人的龐大舞隊出場,婀娜多姿,儀態萬千的舞者,如佛降臨人間,似仙女下凡,蔚為豪華壯觀。關於此舞本源,史家說法不一,一說來自緬甸,一說來自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古時之女蠻國與驃國(今緬甸)相鄰,即今雲南省的一些地區。中國古代多稱本國南方...
〔拉克報告書〕(馬來西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克報告書〕為一九四九年馬來亞聯邦成立後所制定的第一個有關教育改革的文件;後由首任教育部長阿都拉克於一九五六年正式提出,當今馬來西亞的教育制度,在此報告書中已顯出輪廓。
  該報告書的主要建議如下:(1)教育部長應主持一般性的教育政策,並且將負責中等教育、師資訓練暨其他教育事務;(2)設立地方教育當局,負責初等教育與職業教育;(3)設立獨立的督學團;(4)統一教師職業的計畫;(5)在所有學校設立董事會,負責監督;(6)只有兩種學校─獨立小學或補助小學,獨立中學或津貼中學,所有接受補助或津貼的學校,津貼金應受同等待遇;(7)改變現有小學為國民學校(巫文為教學媒介)及國民型學校...
都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308~?)字天錫,號直齋,元朝蒙古人。泰定四年以進士入官,累官御史,以彈劾權貴,遷閩海廉訪知事。性喜山水,優遊以終。工詩文,詩風流麗清婉,長於抒情。著有《雁門集》。
(Pis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斯州(Kansa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爾瓦多學校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爾瓦多的全名為艾爾.爾瓦多共和國(Republic of El Salvador),地處於中美洲。根據一九九○年的統計資料,人口約為五百二十五萬。
  一直到十九世紀中葉,爾瓦多才設立最早的公立中小學校。一八四一年,由天主教聖方濟教會在聖爾瓦多城設立的爾瓦多大學,為該國第一所大學。這所大學直到一八八五年才轉化為以非宗教性的教育為宗旨的高等教育機構。同年,成立國家學院,為軍事性的中等學校,且為當時唯一一所公立中學。幼稚園在十九世紀末才開始出現。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中學開始設有技術與職業課程。
  一九五○年的〔憲法〕中,有九個條文與教育有關。依據該〔憲法〕規定:...
菩提正道菩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宗喀巴撰。系統的闡述佛教戒律及戒律精神,是西藏佛教格魯派的重要律典之一。
土菩過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自身難保。意謂自己也會遭到災殃,無力幫助他人。如:「唉!我也是土菩過江──自身難保,實在是沒有多餘的財力幫助你。」也作「泥菩過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